第五百三十五章 小刘视频撩骚,中国科幻理想(1 / 11)

加入书签

    片场的郭帆看着手里的剧本和自己做的分镜头功课,眼神在已基本准备完毕的拍摄布景和监视器前的路宽间逡巡。

    刚刚路老板玩笑叫他来拍这一场,郭帆虽然有些露怯,但也不自觉地在心里评估和揣摩:

    等自己果真获得《流浪地球》的机会时,面对这样的剧情和局面,我的导演思维和指挥逻辑应是怎么样?

    这段剧情是《球状闪电》的开场,也即引入球闪概念的伊始,场景是14岁的陈博士家中,还有他被球闪袭击的父母。

    郭帆默默地看着手中的剧本:

    1982年的夏夜,十四岁的陈光蜷缩在书桌前,窗外的雷暴将华北小城撕扯得忽明忽暗。

    父亲调试着新买的收音机,母亲哼着歌擦拭玻璃杯,暖黄的灯光下,生日蛋糕的奶油甜香尚未散尽。

    一道惨白的枝状闪电劈开天际,屋内骤然陷入黑暗,保险丝熔断了。

    父亲摸索火柴时,陈光忽然感到后颈汗毛倒竖。

    一个诡异的光球从紧闭的窗缝渗入,碗口大小,表面流淌着熔金般的波纹,无声悬浮在客厅中央。

    它轻盈地掠过父亲手中的火柴盒,父亲的动作瞬间凝固,身躯如灰烬堆砌的雕塑般坍塌,未落地的衣物里腾起细密的碳粉,在空气中弥散成模糊的人形轮廓。

    母亲惊叫未止,光球已吻上她的指尖,她的身影如被橡皮擦抹除的铅笔画,只余地板上的两滩人形灰烬。

    他们都被瞬间碳化了。

    ……

    少年陈光的扮演者是11岁的吴磊,父亲王千源,母亲颜丙雁,均为客串,因为他们只有这一场戏会出现,往后都是成年陈博士脑海中的闪回。

    “停!碳粉弥散的轨迹不对,再来一遍。”

    路宽盯着合成监视器,抬手示意特效组暂停。

    这种实时合成监视器能够显示动态抠图和静态背景,但在2009年的当下静态背景还无法实时渲染,只能后期制作。

    怀柔影视基地的“陈博士家”棚景内,灯光组将环境光压至最低,仅保留一盏模拟闪电的频闪灯间歇性照亮片场。

    这场“球状闪电吞噬双亲”的重头戏,他要求实拍与数字特效必须无缝衔接,因为这是整部影片给观众打下科幻场面锚点的开头。

    “刚刚的效果不好,下面听我讲——”即将从“青年导演”进入“中年导演”的路老板回归片场依旧激情四射,站在绿幕前激情指挥。

    “我们的碳粉用的超细石墨粉混合玉米淀粉,密度控制在0.38g/cm,灰烬坍塌要用分层爆破,那你鼓风机风速就要大概再高一些了,这回试一下2.3米/秒到2.6米/秒怎么样。”

    “还有这里,”他翻开分镜本指着某页,“父亲衣物的塌陷要像被抽走骨架的皮囊,延时0.5秒再散开。”

    “我们之前采集的火山灰喷发的慢放影像大家不是都看到了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