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安之若素(6 / 8)
sp; 上一世奥运会主题曲的最后确定是5月初,这一世因为总导演路宽中途的意外缺席拖延至今,定稿也就是这两三天的事情了。
国内有国内的做事方法,这不是个体看不惯或者不喜欢,就可以当它不存在的。
譬如这一项主题曲的选择,从2007年8月开始征集方案,和开闭幕式方案一样分为民间和定向两种途径。
陈奇钢本身作为定向征集单位是没问题的,但他同时也是评委,虽然最后的选拔是匿名,但这又能瞒得住谁呢?
麻烦的是,在路老板不在的这段时间里,上级领导又表示看好。
现在选择权在导演组手里,怎么办?
怎么在让领导面上也过得去、陈奇钢本人无话可说、又能保证导演组的权威,且不破坏团队氛围的条件下,客观地选择另一首路老板和老谋子都看好的作品?
很简单,打破这位音乐总监的权威光环,实事求是地指出他在工作上的某些态度问题。
每一次创意小组的讨论都是要形成会议记录的,顾筠过几天也会继续来跟拍纪录片,陈总监在包括击缶而歌节目在内的许多音乐问题上的疏漏,瞒不住别人。
事实上,他也是去年临时顶替的谭盾,本身进入导演组的程序就有些曲折。
在中国特色的人情社会与体制规则下,处理此类敏感决策需遵循“用程序正义包裹实质意图”的办法,导演组现在提出陈总监在某些问题上的不作为,领导再去力挺他的《我和你》就会投鼠忌器,自然知难而退。
会议室里的众人现在哪里能想到这一点,还当是这位年轻的总导演例行的问责而已。
“陈总监?”路宽再一次提示他给出办法。
“是我疏漏了,三天之内我一定彻底解决问题!”
“三天?今晚就是第一次带妆大彩排,你告诉我要三天之后才能解决,你自己觉得像话吗?”
陈奇钢嗫嚅着说不出话,也没人敢替他说话。
两年时间下来,不到三十岁的路宽已经成为了绝对权威。
路老板沉声道:“我提个方法,从现在开始到晚上大兴带妆彩排还有十四五个小时的时间,请陈总监立刻落实。”
陈奇钢擦了擦额头的细汗,忙不迭地翻开笔记本:“路导,请指示。”
“我昨天跟继刚导演聊了,我们的想法是把2008年拆分成64个32人小队,每个单元设置一个‘人肉节拍器’。”
“既然战士们的音乐素养不够,就从解放军艺术学院挑出专人混编到队伍里,由他们担任引导员。”
“但是这64个人的培训工作,只有请陈总监抓起来了,我想,这总比去教2008个人要容易得多吧?”
陈奇钢连忙点头称是。
路宽跟张一谋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失望之色。
这位音乐总监不是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