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陪你度过世界末日(4 / 7)
力量。
老教授咳了两声:“组织上已经制定了卧龙的救援预案,明天会有武警官兵先徒步进入,蓉城軍区的直升机会空投一些大熊猫和人员的药品、给养。”
“现在我们要把有限的电力资源提供给你们,希望能够尽早为拯救同胞尽一份力。”
路老板看了看表,已经是晚上七点半了:“事不宜迟,我现在就让技术人员先来补充电量,希望能在他们明天抵达之前把影像数据带出去。”
“夜里能拍清楚吗?”张和民惊讶道。
路宽点头,庆幸于一年前通过刘领导的关系和西工大、北航成立了热成像和红外技术的实验室(387章)。
“拍是能拍清楚,但是现在有几个问题亟待解决。”
张和民肃然:“你说。”
“我们的便携短波电台比较重,需要张主任找几位身强力壮的帮忙抬一下。”
“抬?”
路老板心中暗叹,语气仍旧斩钉截铁:“抬!我们要上山!”
“绝对不行!”张和民面色大变:“你知道余震会什么时候来?太危险了!”
“路宽!”刘伊妃也不由得抓住身边男友的胳膊,急切地手指甲都要陷进皮肉里。
路老板抬手打断:“你们听我说。”
“我们这一代无人机的电池组只有40分钟左右的航时,加上卧龙2000多米的高海拔和现在只有5、6度左右的温度,效能还要折损一些。”
“第二个,短波电台主要是依靠电离层反射实现超视距通信,山区地形会阻挡直射波,把电台置于高处,能提升信号的稳定性。”
“这次我们带来的电台和控制端的电缆有二十多米长,操作人员躲在相对安全的平整地形上就可以了,危险性不大。”
“这样一来,无人机的起飞高度高一些,航程远一些,能拍到的图像数据更加连贯一些,效果也更好。”
这一世的路宽也能算半个无人机的专家了,从2005年就开始策划北平奥运的无人机点火,数次技术引进和国内实验室的课题合作都是他这个老板出面联系,牵线搭桥。
这个版本的大疆无人机囿于配套科技的时代壁垒,还只能通过这样的笨法子来操作,但胜在稳定。
现场的张和民、顾筠等人都沉默不语,显然是害怕再有人遭遇不测。
刘伊妃的手指死死掐进路宽的冲锋衣袖管里,骨节绷得发白。
她仰着脸,却无法开口。
路宽轻轻拍了拍小刘的手以示安抚,但言语中却没有一丝犹疑:“张主任,安排人手吧,我说的方案已经相对安全了。”
“现在唯一的隐患,就是抬设备的那十几分钟会不会发生余震和泥石流。”
“所以需要你们这些专家做出判断,哪怕先去看一看地形再说,如果实在没有条件,我们就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