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黑粉群主小刘掉马(3 / 12)

加入书签

也懒得蹭。

    对于路宽这样的红人——心红人也红的富豪,就是他们绝佳的碰瓷对象,只要就电影本身针砭评论,谁也挑不出错。

    即便挑出错,被强压着撤评撤版了,那也是为不畏强权,为正义发声,舍生取义。

    当代新闻人的操守不就出来了吗?

    担心小记者扛不住压力,于是《楠方》新闻部主任李主编亲自下场,会一会路老板这位大Boss。

    他以《中国首富的爱国生意》为题,洋洋洒洒写了个头版:

    当民族伤痛成为商业噱头,我们还能期待真实的艺术表达吗?

    在谈及《历史的天空》之前,我想先聊一聊近期从电影行业的朋友处得知的一些消息。

    譬如,在路某导演连续两年怯战贺岁档和春节档后,竟然在年前又把上一部《塘山大地震》拿出来重映?

    还美其名曰4K高清重映,为了做地震逃生的公益宣传。

    这合适吗?

    也许,这种资本家的难看吃相,也一定程度上暴露出了导演本人对《历史的天空》的心虚。

    连续两部电影吃人血馒头,你真是好样的。

    路宽的《历史的天空》在北美上映后,国内舆论场迅速分裂——

    一边是官方媒体的高调赞誉,一边是普通观众的冷静审视。

    这部电影以张纯如和金陵大屠杀为题材,表面上是一部“正义史诗”,实则暴露了路宽一贯的投机主义逻辑:用民族苦难换取票房,用正治正确掩盖艺术贫瘠。

    即便您贵为奥运总导演,即便您贵为内地首富,即便您在北美也有门客三千。

    但理不辩不明,该说的话,我要说。

    《历史的天空》之罪有三!

    罪一,披着正义外衣的商业算计。

    路宽并非首次利用宏大叙事博取关注,从《异域》的票房冰雕营销,到《返老还童》的过曝镜头噱头,他深谙如何用技术手段包装空洞内核。

    此次《历史的天空》更直接,但真正的艺术,不应沦为道德绑架的工具。

    罪二,西方视角的自我东方化。

    影片在北美2500块银幕同步上映,表面是“打破西方话语垄断”,实则是路宽对好莱坞规则的妥协。

    全片采用好莱坞式煽情手法,将张纯如塑造成“孤独英雄”,将金陵大屠杀简化为“善恶对立”。

    这种叙事固然能打动部分西方观众,却也落入东方主义窠臼,中国人永远是受害者,而西方人(拉贝、魏特琳)才是救世主。

    这种自我矮化的表达,与真正的历史反思相去甚远。

    罪三,国内舆论的“不允许批评”。

  &n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