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民族血泪,正义史诗(下)(为一鹿向茜加更)(9 / 23)

加入书签

镜头推进,给到张纯如的扮演者刘伊妃特写。

    她并未夸张地放声痛哭,而是先有一个细微的吞咽动作,喉头轻轻滚动,仿佛在强忍翻涌的情绪。

    当老人讲述妹妹被摔死的瞬间,刘伊妃的左手无意识地攥紧了笔记本边缘,指节发白却保持稳定。

    右手则悬在半空,呈现出想要安抚又不敢贸然触碰的克制。

    最动人的是声音的处理。

    在老人哽咽停顿时,刘伊妃用几乎气声的语调问出“后来呢?”,这三个字的尾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既推动叙事又饱含共情。

    这种表演不靠煽情,而是通过呼吸节奏、微表情和恰如其分的沉默,让观众看到一位学者如何用专业态度承载历史之重。

    克制而又细腻。

    在场的专业导演、演员,评审会成员们都微微颔首,惊叹于这位年轻的华人女星,在这一段中的演技卓绝。

    他们想到了张漫玉。

    张纯如和杨夏明、段月萍等人从夏淑琴家离开了。

    一连几天,张纯如、杨夏明、段月萍等人走访完了剩余的幸存者,获取了大量一手采访资料、照片、录音。

    这些都是她的有力武器。

    西苑宾馆的会议室中,几位教授正和张纯如密切配合,整理采访资料和图书馆资料。

    因为张纯如听不懂金陵方言,便由本地人杨夏明教授先翻译成英语,她再记录到电脑上。

    会议室的吊扇呼哧带喘,吱呀吱呀的牙酸声叫人听得烦躁。

    张纯如全神贯注地敲击键盘,突然在一段惨不忍睹的口述中停滞。

    她走到窗边,解开一颗衬衫上的纽扣,大口地呼吸着窗外雨后的新鲜空气。

    此刻的刘伊妃贡献了她体验生活时的真实感受——

    那时的她,和历史上的张纯如一样,都被这些残忍血腥的历史压得快要窒息。

    舒缓了一阵,张纯如定了定心神,突然转头对杨夏明等人道:“各位教授,我想等这本书写完,就去读法律,请你们在国内支持我。”

    “我将来要代表幸存者们同日苯政府打官司,替他们争取应得的赔偿。”

    大家都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个生在美国的中国姑娘,不知道她怎么突然冒出这句话。

    这一段,是张纯如的母亲张盈盈在女儿自传里的叙述——

    华裔女作家想起走访的这些幸存者们家徒四壁、艰难度日的悲惨,不由得神情悲愤:

    “这不公平!那些沾满鲜血的刽子手至今仍享受着丰厚的养老金,而幸存者们却在贫困和伤痛中挣扎。”

    “日苯政府只需拿出他们军费预算的零头,就足以抚平这些伤痕,总得有人为正义发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