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民族血泪,正义史诗(上)(为旭隐青岚加更)(3 / 23)

加入书签

bsp;   但这位天才导演恰恰就利用这块简陋的画布,将阁楼窗户作为天然的镜头线索和“画框”,几乎玩出了花!

    影片开场,李雪建扮演的张迺藩入画,路宽采用低角度广角镜头拍摄张迺藩倚窗而坐的姿态。

    窗框将他与窗外的天空切割成两个时空,这是个人被历史洪流禁锢的无力感。

    张纯如和阁楼窗棂间一直保持着安全距离,这是大人们给她设置的“防火墙”,不忍让这么幼小的心灵去触碰那段悲惨回忆。

    但第一幕的最后,张迺藩将孙女置于自己的腿上,结合她嘴里所言的“我长大了要自己看”,人物语言和电影镜头语言完美融合。

    小张纯如第一视角的画面中,她坐在爷爷怀里,目光无意识地向窗边挪动。

    镜头随之升高,窗外景象也逐渐扩大——

    她已经开始准备凝望历史的深渊!

    观影者们被润物细无声的开场代入了那段历史,但王小帅、马丁等职业导演,无不为这段用画框进行的电影叙事拍案叫绝!

    这是怎样的天才想法!

    柏林天气阴寒,戴着眼镜的王小帅不自觉地解开大衣纽扣,全神贯注地继续在这位“和而不同”的导演身上求索。

    马丁不懂国画,但王小帅有所涉猎。

    窗棂如画框,这分明就是宋代院体画的“边角构图”,同马远《踏歌图》中山石仅现一隅、留白处意蕴无穷的手法如出一辙!

    这扇窗,是张迺藩记忆的出口,也是张纯如觉醒的入口,更是张盈盈沉默的伤口!

    想通了这一点,第六代导演只觉得毛骨悚然。

    他不得不承认,就算是路宽来拍艺术片,在艺术造诣和镜头语言上,也远超“七君子”多矣。

    多么痛的领悟。

    影片继续,观众已经彻底代入了导演为大家预设的场景,耐心地等待这段故事的后续。

    小张纯如眼中的天空有了些许变化,一个主客观视角的对调,站在大家面前的已经是27岁的张纯如了。

    “哇!”台下传来一阵惊呼,真是酷肖其人。

    19岁的刘伊妃原本脸型和身材就和张纯如近似,通过化妆增龄,在电影中看起来同张纯如一般无二。

    这是之前给《返老还童》中张漫玉进行妆造的团队的杰作。

    大银幕左上角一行深入浅出的字幕盖上了时间戳,1995年12月14号。

    历史似乎总是有着太多的巧合——

    1937年12月13号日寇陷金陵,翌日开始在平民区大肆烧杀强抢;

    近一甲子之后的1994年12月14号,在阁楼发着呆思念爷爷的张纯如下楼,和同伴出发去一起去参加社区举办的活动。

   &nbs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