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学阀和财阀的雏形(3 / 12)

加入书签

;原因不言自明,无需赘述。

    问界的嫡系导演中,宁皓在喜剧片、系列片的路上狼奔豕突;

    薛晓路以女性导演的细腻视角创作出一部部青春爱情电影;

    陆阳和郭帆就是他给自己和问界培养的又两个类型片大手子,也是基于未来的文化输出的人才储备。

    8月30号上午十点,北电校务会议室,针对四名亚洲学员,两名欧美学员的第一届泛亚电影学院面试开始。

    所谓面试也就是走个过场。

    因为前期招生和报考是以简历加短片的形式。

    为防有人“捉刀代笔”,由路宽、周星池、诺兰、朴赞郁、吕克贝松、是枝裕和等六位导师;

    以及张惠军等三位大学校长组成面试小组,对最后的入围者进行考察。

    在专业导演面前,捉刀代笔的人是藏不住马脚的。

    很简单地问一些他们自己提报的短片中的叙事逻辑和镜头语言的深意,不懂的人一试便知。

    第一位面试者是来自BBC的纪录片摄影师加雷斯·爱德华兹,现年31岁。

    他在后世以极低成本《怪兽》惊艳影坛,擅长结合实景与特效的沉浸式大片,有《哥斯拉》、《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等作品。

    “各位导演好!”加雷斯文质彬彬的气质和一脸络腮胡的粗犷形成鲜明对比。

    抬眼看去,在座的各位成名导师让他有些微微失神。

    路老板节省时间,直接发问:“加雷斯你好,请确认报名短片《阴谋》是你自己所拍。”

    “是的,路宽导演。”

    “好,讲一讲短片中环形叙事的思路、以及第十二分钟男女主角的交叉蒙太奇的用意。”

    “是,导演。”

    纪录片导演出身的加雷斯语言风格简洁,叙事语速平稳,不出意外地顺利过关。

    第二位学员名叫尼尔·布洛姆坎普,后世2009年以伪纪录片风格的《第九区》提名奥斯卡最佳影片,以低成本科幻片奠定国际声誉。

    诺兰对他很感兴趣:“尼尔,你现在温哥华从事视觉特效工作,为彼得·杰克逊团队制作短片?”

    “是的。”

    “好莱坞的机会也很多,怎么会想到来我们东方的电影学院?”

    尼尔摊手:“亚洲电影市场的潜力一直六大的共识,华纳在中国兴建影院、新闻集团的合资公司入股中国电影公司。”

    “当然还有我喜欢的导演,路。他和迪士尼、米拉麦克斯的合作。”

    “说实话,我原本打算,如果没有被录取,就到他的补天映画找一份工作。。。”

    会议室里响起善意的笑声。

  &n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