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媒体开放日,小刘大秀(6 / 12)
bsp; 某位日苯《映画秘宝》的记者磕到了地上的一块青砖。
“那是用金陵陶土按照民国配方烧制,大家看上面还印制着“金陵营造总厂”的标志。”
身着鬼子军服的群演列队走过。
“军装是还原度百分之百,就连纽扣,都是用鬼子昭和十二年模具重铸了五千枚铜扣,每枚背面的三菱标识误差不超过0.5毫米。”
当记者们听郭帆提到,就连鬼子和其他国家外交人员喝的道具咖啡,都是道具组还原的1937年上海咖啡厂的原装包装,除了赞叹和快门声,已经听不到任何议论声了。
鬼子的《朝日新闻》记者也不禁在纸上速记:这是亚洲下一个黑泽明的顶级工匠精神,值得所有日苯导演学习和敬佩!
居文沛问道:“这样题材的影片,剧组的氛围应该比较肃穆吧?”
郭帆迟疑:“还行吧,电影的意义所有人都知道,但毕竟还是为了工作,演员们的感情都投注在角色上。”
“电影的规模,注定了拍摄周期会很长,如果大家一直紧绷着一根弦的话,肯定会坚持不下去的。”
“所以路导也很重视疏通大家的情感,剧组还有两位专职的心理咨询师。”
《心浪娱乐》的韩璐疑惑:“这两天网上传了一张刘伊妃小姐的剧照,看起来比较。。。憔悴,请问是剧中人物的形象要求吗?”
郭帆走在前面没有回头,这话叫他禁不住心里一顿,颇有些感慨唏嘘。
开拍近一个月,这位之前都被认为靠着一张脸打遍内娱无敌手的年轻女演员,的确是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与此同时,大家也都为她略有些消沉的精神状态感到担心。
“是的,刘小姐非常敬业,这些都是角色要求。”
“你们要相信路导这样级别的专业导演,他对演员的把控能力是最强的。”郭帆谈到自己这个年轻的伯乐,语气里也不自觉地带了几分敬意。
郭帆迅速转移话题:“再跟大家讲一个趣事哈,冯远争老师上周来剧组客串了一个角色,拉贝的中国秘书韩湘琳。”
“拍了两天戏冯老师杀青,晚上路导召集剧组聚餐。”
“冯老师喝醉了,一直拉着几名日籍演员的手不放,语重心长、剖肝沥胆地讲——”
“你们这干得叫人事嘛!真不应该啊!不过你们都算国际友人,能来配合拍我们这部电影!”
“生于小人之国,非君之过也!”
“搞得几个日籍演员笑也不是、哭也不是,场面非常滑稽。”
在场的中方媒体记者都是一阵爆笑,已经构思好把这个小故事撰就一篇小彩蛋了。
只有鬼子记者有些讪讪,只有四下拍照缓解尴尬。
说说讲讲间,众人来到今天主摄影片场,还有一段群演的大场面戏份路宽交由赵飞带着拍摄。
&nbs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