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 刘主席:说!(7 / 12)

加入书签

sp;   再拖到评论区,已经极其恐怖地盖起了4000多楼。。。

    文案雷同,图片一模一样。

    这会儿的图片加载速度还略慢,他好奇地点开一张小图。

    随后是一幅早就在网络开始疯传的“世界名画”乍现在眼前。

    惊!

    青年导演怒不可遏地一拍桌子:“大胆!”

    ——

    2005年10月1号,一个伟大又喜庆的节日。

    此刻的北平东四十条青蓝大厦四楼,奥组委工作人员正紧锣密鼓地准备着抽签和述标事宜。

    早在一周前,奥组委官方宣布了此次从全世界400多件方案和14个定向征集单位中,一共遴选出16件开闭幕式方案。

    其中,问界团队的入围让大家既惊且奇!

    以前泄露的方案也许遗憾者有之,幸灾乐祸者亦有之。

    但无论从奥组委刘主席在内的领导,到千千万万关心奥运筹备进度的老百姓,倒是很少有标新立异讲这份方案不好的。

    这样一份珠玉在前,问界团队竟然能在短短半天又拿出另一份足以说服奥组委的作品,简直令人咋舌。

    没有人怀疑这是走了后门,因为这种事儿是直达天听的。

    奥运会是这两三年国内的头等大事,不容任何意外。

    这也是路老板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整掉周军的原因,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上午八点半,16名竞标团队代表齐聚青蓝大厦四楼会议室,准备抽签决定汇报顺序。

    这种事关重大的场合,各位团队代表几乎都是亲自到场。

    老谋子后世接受采访时有句话讲得诚恳:

    导演什么时候都能做,奥运会的机会,一个人这一生只有一次。

    但凡是有追求的导演和艺术家们都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

    就像后世饱受诟病的陈蛋清,在是后世最后的奥运创意小组的顾问之一。

    他曾表示只要创意小组需要,哪怕让他去给张一谋做一个画工,能够帮忙把张导的描述具象出来方便大家理解都是极好的。

    办公室里,艺术家们三三两两地在抽烟、吹水。

    纽约来的艺术家马雯和谭盾站在窗边笑谈这段时间在国内的见闻;

    蔡国强和陈开歌在闲聊,两人都是绿卡持有者,陈大导在咨询他一些电影里的烟火特效;

    路老板自然是跟老学长张一谋论道,说着影片排期的事儿。

    “《塘山大地震》就定23号了?”

    “对,差不多,前后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