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气密性又不行了(2 / 3)

加入书签

他那副谄媚的模样,心中冷笑,脸上却依旧是那副高深莫测的表情。

“这个嘛……得看你王家的诚意了。”

类似的场景,在接下来几天,在各大世家的府邸,轮番上演。

张玄素的“民间集资事务部”

,门槛都快被踏破了。

那些前几天还对铁路计划嗤之以鼻的士族们,此刻一个个挥舞着宝钞和地契,哭着喊着要求“为国捐躯”

“兴唐铁路债券”

的行,引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财富狂潮。

然而,就在整个长安都沉浸在这种狂热之中时,李承乾,却遇到了一个新的,也是更棘手的问题。

东宫,格物院。

此刻,格物院的后院,一座新建的巨大工坊内,气氛却有些凝重。

工坊的中央,摆着一台巨大的,由钢铁和黄铜铸就的怪物。

它就是大唐的第一台蒸汽机,但此刻,它却像一头死去的巨兽,冰冷而沉寂。

李丽质一身紧身的工装,小脸被熏得黑一块白一块,正叉着腰,对着一群愁眉苦脸的工匠脾气。

“怎么又不行了?!

不是说了要加强气密性吗?为什么这活塞一动,怎么又漏气了!”

一名须皆白的老工匠,也是大唐最有名的巧匠之一,苦着脸说道:“公主殿下,这……这已经是我等能做到的极致了。

那气缸和活塞,都是用百炼钢一体锻打,再反复打磨,间隙比头丝还细。

可这蒸汽的力量,实在太过霸道,防不胜防啊!

初代蒸汽机体积小尚可负荷,这次的机器大了两倍不止啊”

“还有那锅炉!”

另一个负责炼钢的匠头也抱怨道,“殿下您说的那个‘转炉炼钢’,我们也试了。

往那铁水里吹气,是能烧得更旺,可炼出来的钢,要么太脆,一敲就碎;要么太软,跟熟铁没什么两样。

根本没法用啊!”

李丽质气得直跺脚,却又无可奈何。

材料学,热力学,精密加工……这些越了时代的东西,不是光靠热情和努力就能解决的。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李承乾走了进来。

“都杵在这儿干什么?一个个哭丧着脸,蒸汽机又炸了?”

“大锅!”

李丽质看到李承乾,像是找到了主心骨,又像是受了委屈的孩子,眼圈一红,跑了过去,“你可来了!

你快看看,这堆破铜烂铁,根本就不听话!”

李承乾笑着摸了摸她的头,把她的小脸弄得更花了。

他走到那台巨大的蒸汽机前,仔细地检查着每一个部件。

他当然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还是密封技术不过关,材料强度不够,加工精度太差。

这些,都是工业革命初期必然会遇到的瓶颈。

他不可能直接拿出橡胶密封圈和高强度合金钢的配方,那太惊世骇俗了。

他要做的,是引导,是启。

“老丈,”

李承乾对那位老工匠说道,“孤问你,咱们做饭用的陶锅,为什么能装水不漏?”

老工匠一愣,下意识地回答:“因为陶土烧结之后,质地紧密……”

“对!

就是紧密!”

李承乾打断他,“那我们能不能,用一种更耐高温,更耐磨损的‘陶土’,来制作活塞环,嵌在活塞上,以此来解决漏气的问题?”

他说的,其实就是石棉或者石墨密封的雏形。

老工匠的眼睛,瞬间亮了!

“殿下英明!

此法……此法或可一试!”

李承乾又转向那个炼钢的匠头。

“你说的那个钢,时而脆,时而软,可知是何道理?”

匠头茫然地摇了摇头。

“是因为铁水里的‘杂质’有多有少。”

李承乾用最简单的语言解释着碳含量的概念,“吹气,是为了烧掉多余的杂质。

但烧得太过,杂质没了,钢就软了。

烧得不够,杂质还在,钢就脆了。”

“那……那该如何是好?”

“观察。”

李承乾指了指那座巨大的转炉,“你们在炼钢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