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岐山的天亮了承乾的天要塌了(1 / 3)
岐山县的天,亮了,又似乎没全亮。
城隍庙临时医疗营地内,李承乾一夜未眠。
他并非不想睡,而是根本睡不着。
昨日审案的种种情形,百姓们声泪俱下的控诉,刘明德等人贪婪无耻的嘴脸,以及最后那血淋淋的场面,不断在他脑海中回放。
他知道,自己做的是对的。
对付这些刮地三尺、草菅人命的狗官,就必须用雷霆手段,才能震慑宵小,才能还百姓一个公道。
但他毕竟是来自一个和平年代的灵魂,即便穿越三年,也早已习惯了东宫的安逸。
这般大规模的杀戮,对他而言,冲击力不可谓不大。
“呼……”
李承乾长长吐出一口浊气,揉了揉有些胀的太阳穴。
他走到帐外,清晨的空气带着一丝凉意,让他混沌的头脑清醒了几分。
营地里已经有了动静,杜荷带着医工们开始新一天的工作,准备给下一批病患进行“贞观驱疫方”
的注射。
房遗爱则在清点从刘明德府库中抄没出来的粮食和布匹,准备用于赈济灾民。
英国公也早早起身,正在巡视营地周边的防务。
见到李承乾出来,他大步走了过来,抱拳道:“殿下。”
“英国公早。”
李承乾点了点头。
李积看着李承乾略显疲惫的面容,沉吟片刻,还是开口道:“殿下,昨日之事……一次斩杀朝廷命官及从属百余人,此事体大。
消息传回长安,恐怕朝中会掀起轩然大波”
李承乾闻言自然知道李积的意思,虽然刘明德罪大恶极,死有余辜,但未经三法司会审,更未请旨陛下,便擅自处决了从四品下的县令及其党羽,这在注重法度和程序的朝廷看来,无疑是僭越之举。
李承乾闻言,却只是淡淡一笑,不以为然道:“英国公所言孤也清楚,但,孤乃大唐太子,孤见不得这些!”
他顿了顿,霸气十足:“至于朝中那些老顽固,他们想怎么说是他们的事。
孤行事,但求无愧于心,无愧于这大唐的百姓!
何须向他们解释!”
李积看着眼前这位意气风的太子,心中暗自感叹。
这位太子殿下,与以往那个懦弱无能的太子,简直判若两人。
这份杀伐果断,这份担当,隐隐已有太宗皇帝当年的风采。
“殿下说的是。”
李积不再多言,他本就不愿参与到这继承者们的争斗中,此次能提着一嘴纯粹是,看着李承乾这段时间的表现,心中也是非常赞赏的。
李承乾转向房遗爱,吩咐道:“遗爱,立刻写一道奏疏,将岐山县之事,以及刘明德的罪状,详细呈报父皇。
加急送往长安。
另外,告诉父皇,岐山县如今百废待兴,县令及一应属官皆已伏法,请父皇尽快遴选贤能,十日之内派人前来接管,莫要耽误了地方民生。”
“是!
大哥!”
房遗爱领命,匆匆去办。
接下来的几日,岐山县在李承乾的主持下,迅恢复了秩序。
医疗营地内,在“贞观驱疫方”
的救治下,越来越多的疫病患者脱离了危险,病情开始好转。
从刘明德家中抄没出来的粮食和财物,也分给了受灾的百姓和受害者家属。
整个岐山县,一扫往日的阴霾,渐渐焕出生机。
百姓们对这位雷霆手段、菩萨心肠、爱民如子的太子殿下,更是感恩戴德,家家户户都自地为他立起了长生牌位。
而此时的长安城,甘露殿内。
李世民正埋于堆积如山的奏折之中,眉头紧锁。
王德侍立一旁,连大气都不敢喘。
就在这时,一名内侍急匆匆地从殿外跑了进来,手中高举着一封用黄绫包裹的奏疏:“陛下!
岐山县加急!”
李世民眉毛一挑,心中“咯噔”
一下。
莫不是承乾那逆子在疫区又惹出什么幺蛾子了?他放下手中的御笔,沉声道:“呈上来!”
王德连忙接过奏疏,小心翼翼地递到李世民面前。
李世民接过奏疏,迅拆开,一目十行地看了起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