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神仙也就这样了吧(2 / 3)

加入书签

再理会那呆若木鸡的刘县令,径直带着程处默和几名亲卫,在城中巡视起来。

岐山县城不大,但此刻却显得格外空旷。

街道上行人稀少,店铺大多关着门,偶尔有几个行人,也都行色匆匆,脸上带着恐惧和不安。

李承乾命人寻到一处城隍庙,庙宇早已破败,但地方还算宽敞。

他当即下令,征用此地,以及庙外的一大片空地,作为临时的医疗救治中心。

很快,一排排简易的棚户,如同雨后春笋般在空地上立了起来。

有的用作重症隔离区,有的用作轻症观察区,有的用作药材库房,还有的则是医工们临时休息和配药的地方。

刘县令带着几个衙役,远远地看着这热火朝天的场面,愣在原地,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

他手下的那些衙役,平日里作威作福惯了,何曾干过这等粗活?再看看人家太子殿下带来的人,一个个令行禁止,干起活来也是利索得很,根本不用人催。

这差距……也太大了!

杜荷带着太医院的医工们,已经开始对批隔离的重症患者进行诊治。

这些患者大多高热不退,咳嗽剧烈,呼吸急促,有的甚至已经咳血,神志不清。

许多人身上都散着难闻的气味,形容枯槁,与死人无异。

饶是这些经验丰富的医工,见到这般惨状,也不由得心头怵。

李承乾也亲自走进了重症隔离区,仔细观察着病人的情况,不时向杜荷询问,并再三叮嘱医工们注意自身防护。

“所有接触过病患的器具,必须用沸水煮过,或者用烈酒擦拭!”

“医工们每次诊治完毕,务必用皂角和清水反复洗手!”

“病患的呕吐物、排泄物,必须深埋处理,不可随意丢弃!”

一条条在后世看来是常识的防疫指令,从李承乾口中清晰地出。

杜荷和太医院的医工们虽然有些不解其意,但见太子殿下说得郑重,也不敢怠慢,一一遵照执行。

房遗爱则带着人,将一车车“贞观驱疫方”

的药粉和各种医疗器械搬运到指定地点,仔细清点登记。

这些原始的青霉素,便是此次救灾的最大依仗。

(剧情需要,请忽视一些不合理的地方,轻喷,求放过)

程处默则带着一队东宫侍卫,在临时医疗营地的外围巡逻,维持秩序。

整个下午,所有人都忙得脚不沾地。

夕阳西下。

临时搭建的医疗营地里,点起了篝火和灯笼。

十几口大锅架在火上,里面煮着香喷喷的羊肉汤。

这是李承乾特意吩咐的,忙碌了一天,必须让大家吃顿好的,补充体力。

李承乾更是毫无形象地和那些医工、士兵们一样,席地而坐,捧着一个粗瓷大碗,呼噜呼噜地喝着羊肉汤,啃着干硬的麦饼。

忙碌了一天的医工和士兵们,此刻也终于能松口气。

虽然疲惫,但看着初具规模的营地,以及开始接受救治的病患,他们心中也倍感自豪。

一名看起来约莫二十出头的年轻医工,端着碗,走到李承乾面前,深深一揖,脸上带着几分激动和崇敬:“殿下!

学生……学生斗胆,想敬殿下一碗!

殿下今日所为,学生前所未闻,见所未见!

以学生浅见,殿下对于疫病的认知,以及这诸多防治之法,简直……简直是天马行空,却又暗合医理!

学生……学生实在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更难得的是,殿下身为储君,竟能亲临疫区,与我等一同辛劳,不避污秽,此等爱民如子之心,实乃万民之福!”

这年轻医工一番话说得情真意切,周围的几名老医工也纷纷点头附和。

“是啊,殿下,我等行医数十年,也从未见过如此高效有序的疫病处置之法!”

“殿下不仅带来了神药,更带来了希望啊!”

一时间,赞誉之声四起。

这些医工,大多出身不高,平日里接触到的最高官员,也不过是太医院的医丞、医令之流。

何曾想过,有朝一日,能与当朝太子同席而食,并肩作战,共抗灾情!

这是何等的荣耀!

以后回去都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