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功成身退(1 / 2)
“幽州如今,俨然是第二个邺城啊!
不,甚至比当初的邺城更有盼头!”
“第二邺城”
的美名,如同长了翅膀,在北方大地传播开来。
这不仅是对幽州重建成效的赞誉,更是对王月英以及她背后吴笛所推行理念的最大肯定。
幽州,这个曾经的边陲苦寒之地、战争的重灾区,正在以一种令人惊叹的度,蜕变成为一个充满希望与活力的新政标杆。
站在修缮一新的蓟城城楼上,王月英俯瞰着城外那片新绿的田野和袅袅的炊烟,心中百感交集。
她知道,这一切仅仅是开始,未来的路依旧漫长且布满挑战。
但看着这片土地上重新燃起的生机,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她要将这“第二邺城”
之名,彻底做实,让幽州真正成为吴笛先生所期望的,人人安居乐业的乐土。
蓟城的生机一日胜过一日。
官道上商旅渐多,田野间禾苗青青,新建的“安民坊”
飘起袅袅炊烟,学堂里传出的读书声更是为这座古城注入了崭新的魂魄。
王月英以铁腕与仁心并施,将幽州这架曾经濒临散架的马车,彻底拉回了正轨,并且正沿着一条前所未有的新政之路加奔驰。
吴笛静立于刺史府庭院内那株苍劲的古松下,遥望着城内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微微颔。
他知道,王月英已然成长起来,足以独当一面。
幽州,这块试验田,已然成功扎根,接下来便是等待它开花结果,并将种子撒向更广阔的天下了。
他转身,走入书房。
王月英正在批阅文书,眉宇间虽有倦色,目光却依旧清澈锐利。
见吴笛进来,她连忙起身。
“先生。”
“月英,幽州事务已入正轨,你做得很好,远我所期。”
吴笛语气温和,带着赞许,“然,治一州易,平天下难。
你并非孤身奋战。”
说着,他袖袍一拂,书案上凭空出现了十部泛着金属冷光、造型奇特的物件——正是来自流浪地球世界的便携式通讯器。
王月英眸中闪过一丝惊奇。
吴笛拿起一部,亲自示范如何开启、操作,解释道:“此物名为‘手机’,虽无攻伐之能,却有千里传音、瞬息通讯之奇效。
我已设定妥当,这里面可联系到冉闵大将军、贾诩先生、王猛、祖逖、刘琨,还有……来自另一方世界的伙伴,刘启、韩朵朵等人。
若遇难决之事,或需各方协调援助,便可借此物与他们商议。”
他将手机递给王月英:“记住,你身后站着的是一个志同道合的集体。
黑山、邺城,乃至其他世界的智慧与力量,皆可为你所用。”
王月英郑重接过这沉甸甸的“神器”
,心中暖流涌动,更感责任重大。
她深深一揖:“月英明白!
定不负先生与诸位同道之望!”
交代完毕,吴笛不再停留。
青衫微动,身形已如青烟般消散在书房内,唯有那松涛之声隐隐相和。
他来时如仙临世,去时亦不带走一片云彩,将广阔的舞台完全留给了王月英。
在黑山的主峰之巅,云雾像汹涌的波涛一样翻腾不息,仿佛永远不会停歇。
而在这云雾之中,一艘巨大的鵸鵌母舰静静地伏卧着,宛如一头来自远古时代的神秘巨兽。
在山崖之上,慕容恪、鲜于亮、慕舆根、高开和皇甫真这五个人,都已经卸下了身上的甲胄,换上了素色的衣服。
他们双手下垂,恭敬地站立着,仿佛已经在这里等待了很久很久。
这些人曾经都是燕军的统帅,他们的名字在战场上威名赫赫。
然而,如今的他们,脸上早已没有了昔日的骄横之气,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经历过惨败和深刻反思之后的沉静。
这种沉静中,似乎还隐藏着一丝难以按捺的期盼。
五彩祥云缓缓收敛,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轻轻抚平。
在这绚烂的光芒之中,吴笛的身影如同幽灵一般悄然浮现。
他的出现如同夜空中的明月,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五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