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新许昌(2 / 2)

加入书签

认、举报,紧接着,就被闻讯赶来的冉魏大军迅速分割,团团围困在各自的府邸、据点之内,插翅难飞!

接下来,便是雷厉风行的抓捕与清算。依据百姓提供的线索和罪证,冉魏军行动果决,将名单上所有罪大恶极者一一缉拿归案。数日后,许昌城最大的菜市口,人山人海,一场规模浩大的公审大会在此举行。

苦主上台,血泪控诉;人证物证,一一陈列。随着主审官一声声威严的宣判,刽子手鬼头刀寒光闪动,一颗颗曾经作威作福、视人命如草芥的头颅滚滚落地,腔中热血喷溅,染红了刑场的高台。作恶者终食恶果,天道轮回,报应不爽!台下围观的百姓,先是寂静,继而爆发出震天动地的哭喊与叫好声,那哭声是为逝去的亲人,那叫好是为这迟来的正义!

经此公审,被明正典刑者,高达近两千人!其中不乏昔日高高在上的贵族、豪强与恶霸。从这些人家中抄没出的财富,更是令人瞠目:地契田产累计达十多万顷,金银钱财折合白银超过二百万两,各类粮食堆积如山,足有三百万石之巨!这些沾满了百姓血泪的财富,被尽数登记造册,充入府库。

公审的尘埃落定后,第七日,一场更为深刻、关乎千家万户生计的变革,在许昌及周边乡镇全面铺开——丈量土地,分产到户!

由新任官吏、军中文书以及部分识字的义民组成的丈量队,手持黑山提供的标准丈量工具,深入田间地头,对所有田亩进行重新清丈。无论是原本无地的流民、佃户,还是仅有少量薄田的自耕农,亦或是城中一些贫苦的羌人、氐人散户,皆按户计口,每丁授田十五亩,登记在册,发放盖有冉魏官府大印的田契。

同时,官府打开粮仓,按户分发耐旱高产的“灵米”稻种;又从缴获的牲口中,挑选出健壮的耕牛,以数户共用、轮流使役的方式,分配到各村、各坊。紧接着,数以万计的冉魏军士卒,在完成防务之余,纷纷走下田间,帮助这些刚刚获得土地的百姓抢种秋粮。他们挥汗如雨,与民同劳,构筑了一幅乱世中难得一见的军民鱼水图。

希望的种子,随着那金灿灿的稻种,一同被播撒进许昌城内外这片刚刚经历血火洗礼、此刻却焕发出新生机的土地里。雷弱儿站在修葺一新的城楼上,望着远方田间地头那一片繁忙而充满生机的景象,望着那些脸上终于有了笑容和期盼的羌人、汉人百姓,心中百感交集。他或许还未完全理解黑山那“新世界”的全部含义,但他至少看到了,这条路,似乎真的能让更多的人,包括他的族人,活得更有尊严,更有盼头。

许昌,这座中原重镇,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被纳入冉魏的肌体之中,成为其稳固中原、辐射四方的重要基石。而冉闵与黑山的势力,也由此更进一步,真正在这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