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回手掏(1 / 2)
庾亮和庾翼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震撼与钦佩。
这篇檄文,出了他们原本的预期,其策略之高明,立意之深远,足以瓦解胡人内部,最大限度地减少抵抗,为后续的统治打下基础。
这位冉闵,绝非一勇之夫。
冉闵抬手,压下震天的声浪,沉声下令:“檄文已,义旗已举!
接下来,便是用我等手中之剑,为这乱世开辟一条生路!”
他看向庾亮、庾翼:“庾亮将军,庾翼将军!
依计行事!”
庾亮拱手,肃然道:“冉魏王放心,豫州之地,我兄弟二人必为殿下拿下,打通南援通道,侧翼威胁洛阳!”
“好!”
冉闵点头,目光转向西方,那里司隶校尉部,后赵的核心区域,洛阳故都所在。
“本王亲率主力,西进司隶,直捣黄龙!
倒要看看,那些盘踞在洛阳的‘魔鬼’,还能嚣张几时!”
“出征!”
号角长鸣,战鼓震天!
庞大的联军如同苏醒的巨兽,开始分成两股洪流。
一股由冉闵亲自统领,以“杀胡军”
为先锋,东晋精锐为辅,浩浩荡荡,向西面的司隶地区挺进。
另一股则由庾亮、庾翼指挥,以东晋荆州兵为主力,南下直扑豫州。
冉闵大军西进,一路势如破竹。
檄文的效果开始显现,许多原本心向冉闵或对后赵统治不满的汉人坞堡、豪强纷纷起兵响应,提供粮草、引路甚至加入军队。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确实有小股不堪忍受贵族压迫的胡人部落或士兵,选择了投降或保持中立,甚至提供了有关后赵残部布防的情报。
虽然大多数胡人军队仍在贵族将领驱使下拼死抵抗,但联军遭遇的整体阻力,比预想中要小了不少。
冉闵用兵,既有绝世武勇,身先士卒,双刃矛下无一合之将;又融合了本体带来的更广阔的战术视野,指挥若定,屡出奇兵。
联军连克数城,兵锋直指战略要地荥阳。
只要拿下荥阳,便可叩开司隶门户,洛阳近在眼前。
与此同时,庾亮、庾翼兄弟率领的南路军,也进展顺利。
豫州境内后赵守军兵力相对空虚,且人心惶惶。
庾亮稳扎稳打,利用东晋军队擅长的水陆并进、土木作业等战术,逐步清扫外围据点。
庾翼则挥其勇猛特质,率精骑突袭,连连得手。
豫州各地的汉人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许多地方的坞堡武装主动配合,使得晋军迅控制了豫州大部区域,兵临重镇许昌城下。
两路大军的捷报,如同插上了翅膀,飞向四面八方,更飞向了遥远的江东建康和北方的黑山。
一股新的气象,正在这血与火的北中国大地上升腾而起。
冉闵的《讨暴虐胡酋檄》,如同一颗投入死水的巨石,激起的涟漪,正在深刻地改变着这场战争的性质,以及未来天下的格局。
司隶与豫州的战火,标志着冉闵与东晋盟的第一次大规模联合作战进入高潮。
而这场战役的结果,将直接决定新生“冉魏”
政权的生存空间,以及未来中原乃至整个天下的走向。
邺城,这座刚刚沐浴在《讨暴虐胡酋檄》希望之光下的北方重镇,并未因冉闵大军的西进而彻底平静。
阳光之下,仍有暗流涌动。
冉闵的檄文如同惊雷,震醒了许多人,但也让一些盘踞在权力与暴力深渊中的旧日鬼魅,感到了末日将至的恐慌与疯狂。
冉闵与庾亮兄弟率领主力离开后,邺城的防务主要由冉闵留下的部分“杀胡军”
精锐以及逐渐恢复秩序的汉人官吏负责,重心在于维持治安和保障前线补给。
然而,这座城池深处,仍隐藏着后赵时期遗留下来的毒瘤——那些并未被彻底清算、暂时蛰伏起来的羯族、氐族皇室贵族残余。
这些昔日作威作福的贵族,虽然实力大不如前,顶尖高手或被冉闵斩杀或随石虎一系溃逃,但他们手中仍掌握着一些私兵、死士,自身也大多有武将(合体期)层次的修为。
他们表面上对冉魏政权表示顺从,甚至伪装出愿意接受新秩序的姿态,但骨子里对汉人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