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闻鸡起舞(1 / 2)

加入书签

贾诩语气陡然转厉,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锤,敲在祖逖与刘琨的心头:“你们将驱逐胡虏、光复中原的希望,寄托在世家豪门这群自私自利、内斗内行、外斗外行的蠹虫身上,还妄想能够成功,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你!”

祖逖勃然变色,霍然起身,他一生以北伐为志,岂容人如此轻蔑否定?但贾诩的话却像一根毒刺,精准地扎入了他心底最深处的隐痛。

贾诩毫不退缩,继续冷声道:“若非这些世家豪族为了自家权势,或引胡人为援,或坐观成败,甚至趁乱兼并土地、奴役百姓,这中原大地,何至于沦陷至此?何来这生灵涂炭的五胡乱华?!

他们,才是这乱世的根源之一!

与他们为伍,如同与虎谋皮,纵有擎天之志,覆海之勇,也终将被其拖累、出卖,直至万劫不复!

刘琨将军在并州,难道还未尝够被背后捅刀子的滋味吗?祖逖将军在江北,难道还未受够建康那帮人的掣肘与断粮之苦吗?”

这一连串的质问,如同冰冷的刀锋,剥开了血淋淋的现实。

刘琨想起段匹磾的背叛,王敦的构陷,朝廷的冷漠,脸色瞬间苍白。

祖逖想起自己一次次上书请求粮饷被敷衍,想起后方那些世家大族只顾着在江南圈地享乐,一股巨大的无力感和愤怒涌上心头,他紧握的双拳微微颤抖,竟无法反驳。

贾诩见二人神色,知他们心中壁垒已现裂痕,语气稍缓,但依旧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二位将军,你们的路,从一开始就走错了。

北伐,靠的不是皇帝的一纸空文,不是世家施舍的仨瓜俩枣,更不是与那些蠹虫虚与委蛇!”

贾诩伸手指向北方,目光灼灼:“真正的力量,在那里——在千千万万饱受胡骑蹂躏、渴望安宁的百姓心中!

唯有唤醒他们心中的血性与希望,让他们为了自己的土地、自己的家园、自己的未来而战,北伐方能拥有永不枯竭的源泉,方能汇聚成淹没一切胡虏的滔天巨浪!”

“百姓……”

祖逖喃喃道,他想起了江北那些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百姓,想起了他们眼中那份卑微而炽热的期盼。

“不错,民心即天心,民力即国力。”

贾诩的声音带着一种奇异的蛊惑力,“而如今,能汇聚这民心民力,有能力、有魄力重铸华夏脊梁者,不在建康,而在黑山!”

黑山?吴笛?”

刘琨疑惑地重复着这两个陌生的名字。

“吴笛先生,有天地立心之志,有改天换地之能。”

贾诩的语气中带着罕见的崇敬,“他于黑山立基,非为一己之私,非为帝王霸业,乃是为这天下苍生,寻一条真正的活路,为我华夏文明,续一把不灭的薪火。

在那里,没有门第之见,唯才是举;在那里,百姓分田置产,子弟免费读书;在那里,我们积蓄力量,准备重铸中原!”

贾诩目光炯炯地看着二人,出了郑重的邀请:“祖将军,刘将军,你们半生壮志未酬,难道就甘心在这荒坡野岭了却残生,让昔日誓言随风而逝?黑山正需二位这般忠勇为国、经验丰富的贤能!

何不随贾某同上黑山,亲眼一看?那里,才有你们真正追寻的答案,才有能让你们一展平生所学、参与这场为华夏铸魂的激情澎湃之事业!”

篝火噼啪作响,映照着祖逖与刘琨剧烈变幻的脸色。

贾诩的话,像一道闪电,劈开了他们心中固守多年的迷障,也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却充满希望的道路。

沉默,长久的沉默。

只有夜风呼啸而过,卷起地上的枯叶。

终于,祖逖抬起头,眼中那几乎熄灭的火焰重新燃烧起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炽烈。

他看向刘琨,沉声道:“刘兄,贾先生所言……虽刺耳,却未必不是真相。

我等困守江东藩篱,确实难有作为。

这黑山……或许真是另一条路。

刘琨深吸一口气,他一生坎坷,屡遭背叛,本已心灰意冷。

但贾诩描绘的那幅图景,“为华夏铸魂”

,深深触动了他内心深处那份从未真正熄灭的家国情怀。

他缓缓点头,声音虽弱,却异常坚定:“逖弟,我等已无路可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