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疏勒(1 / 2)
三年的时光,足以改变很多事情。
延城的街道上,汉式建筑逐渐增多,汉语交谈声此起彼伏,穿着汉服的身影也不再罕见。
曾经的奴隶如今成了拥有自己土地和牲口的自由农,脸上洋溢着充满希望的笑容。
张辽、庞统等人,以其强大的武力为后盾,高的政治智慧为指引,和坚定不移的决心,成功地将龟兹乃至西域东部,从一个叛乱不息、矛盾尖锐的混乱之地,初步改造为大汉帝国稳定而繁荣的新疆土。
他们不仅完成了一次军事征服,更完成了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为大汉王朝经营西域,奠定了前所未有的坚实基础。
旌旗猎猎,驼铃声声。
西域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西域的夏日,骄阳似火,炙烤着延城新夯实的黄土道路。
虽已是战后第三年,但空气中除了熟悉的沙尘与驼粪气味,更弥漫着一股蓬勃的朝气。
街市上,汉话与胡语交织,穿着汉式短衣的龟兹孩童嬉笑着从满载丝绸的驼队旁跑过。
延城,这座昔日的龟兹王都,已成为大汉西域都护府治下最繁华安稳的所在。
将军府内,气氛却不同于往日的行政繁忙,而是透着大战前的肃杀。
张辽一身常服,立于巨大的西域沙盘之前,目光如炬,凝望着西南方向。
庞统、许攸分列两侧,太史慈、管亥、周仓、褚燕等将领皆屏息以待。
“诸位,”
张辽声音沉毅,打破了寂静,“延城三载,我等呕心沥血,终使龟兹及姑墨、温宿、尉头诸国归心,根基初定。
然西域之大,非止于此。
西北有乌孙、大宛,西南则疏勒虎视眈眈,一日不臣,则商路难通,西域永无宁日!”
他大手重重按在沙盘上标示着“疏勒”
的区域:“疏勒国,户逾两万,胜兵三万有余,倚仗地形险要,兼得北面贵霜暗通款曲,历来鼠两端。
汉强则附汉,汉弱则自立,甚至劫掠商旅,侵扰邻邦。
今我大汉王师重返西域,其王‘怯沙’(此为虚构的疏勒王名,史实疏勒王名待考)非但不遣使朝贡,反秣马厉兵,勾结贵霜,其心可诛!
此獠不除,西域难安!”
军师庞统轻摇羽扇,接口道:“将军所言极是。
疏勒城(今喀什市)乃西域西南之锁钥,其国辐辏之地,城高池深,兼有桢中(今英吉沙阿克陶古城)、莎车等城为羽翼,互为犄角。
强攻之下,伤亡必巨,且易使其各部抱团死守,旷日持久,若贵霜寻隙介入,则大事去矣。”
谋士许攸阴恻恻一笑,眼中闪烁着算计的光芒:“元直兄(庞统字士元,此处许攸称呼其表字以示同僚关系,但史实上二人关系未必如此)所虑甚是。
和德此人,志大才疏,性狭多疑。
疏勒王臣磐(原为王子,后在汉朝支持下复位)在位期间,其叔父和德动政变,杀死臣磐后自立为王。
其国内诸城,亦非铁板一块。
莎车虽暂属疏勒,然其王族昔年曾独立称雄,岂甘久居人下?桢中城守将,亦非怯沙嫡系。
此中大有文章可做。”
张辽颔:“二位军师可有良策?”
庞统羽扇指向疏勒城:“和德自恃兵多粮足,必以为我军人疲,不敢远袭,或以为我军若来,必先争外围。
我意,反其道而行之!
遣一军,直趋其都城,作势猛攻,围而不歼,以泰山压顶之势,锁其咽喉,震其心胆!
怯沙惶恐,必急令周遭诸城兵来援。
届时……”
他羽扇一挥,扫过疏勒城外围:“我主力精锐则隐于要道,以逸待劳,将来援之敌,逐一击破,尽歼于野!
待其外援尽丧,孤城一座,怯沙除投降或困死之外,尚有他路乎?”
“围城打援!
妙!”
太史慈眼中精光爆射,已然跃跃欲试。
“此计大善!”
张辽击节赞叹,“如此,则我可避坚城之损,扬野战之长,尽灭其有生力量!
好,既如此,即刻点兵!”
数日后,两万汉军精锐自延城誓师出征,战旗猎猎,刀枪映日,铁流般的队伍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