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管控长江(1 / 2)
穆家子弟穆青率先跃上擂台,却在第七招被武松扫堂腿放倒。
正当众人叹息时,穆弘大步登台,腰间长刀未拔,竟以拳脚相搏。
武松眼中闪过赞赏,拳风虎虎生威,穆弘步法沉稳,连挡九招。
第十招时,武松变拳为掌,轻轻拍在穆弘肩头:“好汉子!”
围观人群屏息间,武松突然反手折刀!
两截断刃铿锵落地,他将完好的刀柄递给穆弘:“此刀‘断金’,本为斩贪官污吏所用。
今日赠你,护好揭阳百姓!”
全场寂静片刻,爆出山呼海啸般的喝彩。
穆弘握着刀柄,望着校场四周梁山兄弟投来的赞许目光,又瞥见祠堂方向隐约可见的“义门”
金匾。
他终于明白,所谓荣耀,早已将穆家与梁山牢牢捆绑。
而这柄断刀,既是武松的认可,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投名状——从此,穆家再无退路,唯有与梁山同生共死。
穆氏家族的梁山化蜕变:权力渗透与精神驯化
揭阳码头的清晨,商船往来如织
穆弘身着玄色绸缎,腰间挂着梁山特制的护税腰牌,正在市集巡查。
几个小贩远远望见他,连忙将新到的货物主动报上税。
“穆爷,这是刚到的海货,按规矩抽成。”
穆弘微微点头,目光扫过货物,心中却在盘算着孙二娘暗中掌控的盐源。
近日孙二娘传来消息,新开辟的私盐渠道即将打通,这意味着穆家在揭阳的经济命脉将与梁山更深地捆绑。
这时,一名亲信匆匆赶来:“寨主,梁山的文书官到了,说是要将咱们穆氏宗谱录入梁山文库。”
穆弘神色一凛,想起吴用曾说过,能入梁山文库的家族,皆是心腹。
他快步回到穆府,只见梁山文书官捧着描金匣子,郑重说道:“吴军师说了,穆家‘义门’之名当永载梁山史册。”
宗谱被小心翼翼地收走备份,穆弘望着远去的背影,意识到自己的家族,已然成了梁山体系里不可或缺的一环。
鄂州城内,穆春正在衙署中认真听杨志训话
“为官之道,在于恩威并施。”
杨志将一卷文书推到穆春面前,“这是梁山在鄂州的暗桩分布,你日后巡查时,需暗中照应。”
穆春连连点头,自上任以来,他每日跟着杨志学习,从缉盗到税赋,事事用心。
每到旬末,他便要回梁山“述职”
,向吴用等人汇报工作。
起初,他对这种定期汇报还有些抵触,但随着梁山给予的权势和资源越来越多,他逐渐习惯了这种身份。
述职结束后,吴用总会留他小酌,席间不经意间提及揭阳镇的展,或是梁山未来的布局。
穆春明白,这看似随意的交谈,实则是对他的考察。
而他,也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的命运与梁山紧紧相连。
揭阳镇的街巷间,孩子们欢快地唱着童谣
“穆氏弃暗投明路,义门金字照千古。
鲁智深,赠年礼,梁山兄弟是知己……”
清脆的童声回荡在街头巷尾。
每到年节,鲁智深总会带着丰厚的“义门”
年。
秋雨绵绵,长江江面雾气弥漫。
一艘插着“长江巡检司”
旗号的官船破浪而行,船头站着威风凛凛的杨志,腰间朴刀在雨中泛着冷光。
船舱内,吴用展开一份伪造得天衣无缝的枢密院公文,对张顺笑道:“这‘巡检司正使’的任命一下,咱们控江便师出有名了。”
张顺摩挲着公文,眼中闪过一丝狡黠:“有了这层皮,我那江鱼税的生意能更顺当。
只是阮小七那性子……”
话音未落,舱外传来大笑声,阮小七赤着上身,浑身湿透地闯了进来:“怕甚!
鄱阳湖的水军弟兄早就摩拳擦掌,哪个敢在长江撒野!”
不久后,“长江巡检司”
正式挂牌。
杨志以巡检司正使的身份,堂而皇之地巡视江面,驱逐私盐船、查验商船。
张顺则凭借“江鱼税专营权”
,将触手伸向江州各大鱼市。
而阮小七率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