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辩论(1 / 2)

加入书签

师妃暄心中实在不甘就这样轻易地认输,她苦思冥想了许久,终于缓缓开口说道:“虽说科举已经开设,然而在大业年间,所录取的士人竟然还不足百人。

如今的朝堂之上,九成官员仍然来自门阀世家。

寒门子弟尚未崛起,而那些世家大族却已然心生叛逆之意。

如此看来,这项政策纵然对千秋万代都有益处,但对于解决当前的危急局势却毫无帮助啊!”

吴笛听后,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接着说道:“文帝在位晚期,也曾想要抑制门阀势力的扩张,只可惜他所采取的手段太过温和,以至于最终未能成功。

若是杨广效仿他父亲的做法,一味地隐忍退让,那么门阀的势力必定会越根深蒂固、错综复杂!

正所谓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啊!”

吴笛稍稍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在九品中正制的影响下,社会阶层固化严重,‘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比比皆是,无数寒门英才都被埋没在荒野之中。

而杨广创立科举制度,以文章来选拔士人,为寒门子弟开辟了一条晋升之路。

这一制度就如同一把利剑,刺破了门阀世家那坚硬如铁的帷幕。

即便杨广最终身死国灭,他所创立的科举制度也必定会成为华夏历史上的万世之法!”

师妃暄道:“这杨广修运河,修洛阳征高丽,搞科举算是你赢了。”

吴笛道:“什么算我赢了,事实上本该如此,我不过不偏不倚的说出来罢了。”

师妃暄道:“吴笛接下来你就不要参与乱世纷争了,我慈航静斋历代代天选帝,这次我们选中李阀李世民他有真龙之相。”

吴笛道:“代天选帝不过就是你慈航静斋私权操控罢了。”

师妃暄面色一沉,厉声道:“吴笛,你休得胡言乱语!

我慈航静斋代天选帝,乃是秉承上天旨意,为天下苍生谋福祉,怎会是你所说的私权操控?”

吴笛嘴角泛起一抹冷笑,毫不示弱地反驳道:“代天选帝?哼,不过是你们慈航静斋自欺欺人的借口罢了!

你们口口声声说为了天下苍生,可实际上却将皇权更迭当作一场棋局,随意摆弄。

隋文帝杨坚因独孤伽罗与你们静斋的渊源而得位,这其中的内幕,恐怕只有你们自己心知肚明吧?”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还有那杨广,他弑兄屠侄,如此残暴不仁,你们静斋当时为何不出手阻止?难道这就是你们所谓的代天选帝?如今你们又属意李阀,无非是看中了李阀的势力,想要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分得一杯羹罢了!”

师妃暄的脸色愈难看,她怒视着吴笛,道:“吴笛,你莫要血口喷人!

我慈航静斋行事向来光明磊落,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天下太平。

至于隋文帝和杨广之事,其中缘由错综复杂,并非你三言两语能够说清的。”

吴笛冷笑一声,道:“好一个光明磊落!

师妃暄,你不必再狡辩了。

我看你们慈航静斋不过是一群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借着天命之名,行私欲之实!

静斋扶持的‘真命天子’,能以‘顺天应人’之名,让天下英雄自相残杀——窦建德明明行仁政于河北却没见你们慈航静斋待天选帝选上他。”

“和氏璧凝聚的从来不是‘人心’,而是门阀的‘投机心’!

隋文帝靠独孤家与静斋的渊源称帝,却屠杀北周宗室;这哪里是‘天命所归’?分明是‘谁握和氏璧,谁就能借天命之名行杀戮之实’!

真正的人心,在窦建德治下的‘夜不闭户’里。

何须一块石头来‘凝聚’?静斋与其说是‘借天命止乱’,不如说是‘用天命制造新的战乱’!”

“仙子口口声声‘制衡魔门’,却忘了——慈航选帝本身,就是在为野心家披上‘天命’外衣!

石之轩若想颠覆天下,需率魔门大军血洗中原;而静斋扶持的‘真命天子’,却能以‘顺天应人’之名,让天下英雄自相残杀——窦建德明明行仁政于河北,却因‘非天命所归而放弃。

静斋的‘制衡’,不过是用‘正统之争’的软刀子,比魔门的硬刀子更狠!

梵清慧见师妃暄被问住哑言了道:“窦建德,杜伏威之流只是野心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