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我心向明月(1 / 2)

加入书签

赵胜意的脸色涨红得像煮熟的龙虾一样,他怒不可遏地一掌狠狠地拍在那把梨花木的椅子上,只听得“砰”

的一声巨响,那椅子似乎都要被他这一掌给拍碎了。

“我定要杀了他!”

赵胜意气愤填膺地吼道,“他竟敢如此欺辱本座!”

一旁的黄全见状,连忙劝道:“大人息怒,如今之计,无论是要杀了他还是找人顶替,都得尽快行动才行啊。

否则,西凉军都已经攻占寒中了,而我们的援军却还在安康县,这可如何是好?”

赵胜意的怒气稍稍平息了一些,但他的眉头依旧紧紧皱着,显然心中的愤恨并未完全消散。

“黄主簿,你带上我的调兵虎符,去调一千亲兵精锐,务必将那孟答给我抓回来!”

赵胜意吩咐道,“还有,对吴笛要客气些,给他赔个不是,哄着他尽快赶去救援沮县和河池两地。”

黄全赶忙领命,他接过赵胜意递来的调兵虎符,向赵胜意拱手作揖道:“大人英明,事不宜迟,属下这就去调亲兵前往安康。”

说罢,他转身快步走出了益州牧府。

黄全马不停蹄地赶到了亲兵营,他向守卫出示了赵胜意的调兵虎符后,顺利地进入了亲兵营。

在亲兵营中,黄全找到了文渊和文飏两兄弟,对他们说道:“州牧大人有令,命你们二人点齐一千亲兵精锐,随我火前往安康,将孟答抓捕回来见他。”

文渊和文飏两兄弟不敢怠慢,他们仔细核对了虎符后,立刻点齐了一千名亲兵精锐,然后率领着这支队伍如疾风般向安康疾驰而去。

不眠不休的连夜行军两天后到了安康县,黄全向守城军士亮了腰牌和领兵进驻县城的文书。

和文氏两兄弟进了安康县直扑县衙打翻县衙守卫直闯县衙。

黄全向县衙里正在召开会议的孟答,宣读赵胜意的抓捕文书

查安康县令孟答,身为朝廷命官,受任牧民之责,本应恪尽职守,遵奉上命,以保境安民为要。

然其罔顾州府调度,抗命不遵,为一己私利,擅自拦截奉调驰援河池等地之援军吴笛部,致使军机延误,救援不力,地方危殆,百姓蒙难。

此等行径,实属目无法纪,欺上瞒下,罪责难逃。

罔顾上意,抗命不遵:州府明令吴笛率军驰援河池沮县等两地,以解凉州军围困之难,孟答身为县令,非但不予配合,反恶意阻挠,致使军令不行,贻误战机。

擅权专断,以私害公:孟答为谋私利,不顾大局,拦截援军,致使河池等地孤立无援,百姓陷于水火,其心可诛,其行可鄙。

玩忽职守,祸乱地方:因援军受阻,河池等地未能及时得救,凉州军贼势蔓延,生灵涂炭,孟答难辞其咎。

缉捕令:

据此,益州牧赵胜意依律下令,即刻缉拿孟答归案,押赴州府审讯,以正国法,以儆效尤。

沿途州县须全力协捕,不得有误。

此令

益州牧赵胜意(印)

甲午年甲戌月丙寅日

文书递严惩不贷

黄全宣读完后,将抓捕文书像扔垃圾一样随意地扔给了孟答。

孟答惊愕地看着眼前的这张纸,仿佛它是一个恶魔,正张牙舞爪地向他扑来。

孟答心里暗自思忖着,凉州军不过是个小麻烦罢了,最多也就是丢失几个县城而已,顶天了。

然而,吴笛却有着大汉国王的名义,如果他成功地救援了凉州军,那么他在益州的威望将会大大增加。

到那时,整个益州恐怕都将成为吴笛的囊中之物。

孟答越想越觉得自己的处境岌岌可危,他对赵胜意忠心耿耿,可如今却换来了这样一张抓捕令。

他的心情犹如坠入了无底深渊,一片黑暗。

孟答手捧着抓捕文书,感觉自己的世界在瞬间崩塌。

他的心灰意冷到了极点,竟然不由自主地出了一阵自嘲的哈哈大笑。

这笑声在寂静的空气中回荡着,显得格外刺耳。

孟答的哪些同僚就像背景板一样一动不动,空有其人没有其魂。

那些如狼似虎的亲兵精锐们见状,毫不留情地将孟答按翻在地。

他们熟练地用精金锁链将他紧紧锁住,然后又给他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