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只要锄头挥得好(1 / 2)

加入书签

张万年迈着沉稳的步伐来到了那座清幽的院子。

此时诗会正进行得如火如荼,文人墨客们围坐在一起,吟诗作画,气氛热烈。

张万年目光在人群中扫视,很快便锁定了益州四杰的身影。

只见崔英一袭白衣,气质儒雅,正与旁人谈笑风生;徐延志眉头微皱,手持书卷,似在思索着诗句;谭介普眼神灵动,不时妙语连珠;蒋伟河则气宇轩昂,举杯畅饮。

张万年整理了一下衣衫,上前抱拳行礼,说道:“诸位贤才,久仰大名。

我听闻诸位才华出众,家世不凡,奈何却要论资排辈,要在西州得到一官半职,却要前人罢官免职后。

还要走门路送礼仪。

如今有个机会让你们一展身手,才华有用武之地,不至于一辈子碌碌无为蹉跎岁月。

各位以为如何。”

众人听后,先是一愣,随后相互对视,崔英起身拱手道:“张大人美意我们心领了,只是此事重大,还需容我们商议一二。”

张万年微笑着点头,耐心等待着他们的答复。

徐延志面带微笑地说道:“我不过是世家的庶子罢了,在家里既没有权力,也没有地位。

万年兄你能在众多人当中想起我,这可真是看得起我啊!

既然如此,我便决定跟随兄长你一同闯荡天下。

就算最终一无所获,大不了还是像现在这样穷困潦倒罢了。”

崔英连忙回应道:“虽说延寿兄你的身世有些坎坷,但你的才华却是有目共睹的,我们大家都对你钦佩有加。

如今你既然已经决定加入,那我们这些做兄弟的自然也会舍命陪君子,与你一同拼搏奋斗!”

谭介普眼见崔英将目光投向自己,似乎在等待他做出决定。

他心想,其他三杰都已经表态要加入了,如果自己此时不表态,恐怕会显得不够义气。

于是,他赶忙点头应道:“好,我也加入!”

最后,蒋伟河见其他三兄弟都看着自己,心中虽然有些不快,感觉自己像是被逼迫着做决定,但又不想因此坏了自己的名声,只得无奈地点头答应道:“好吧,我也加入。”

张万年一脸谄媚地说道:“当今陛下可是气吞山河、胸怀天下的一代明主啊!

文臣如云,武将如雨,可谓是人才济济。

而且陛下还有意统一大汉国呢!”

他顿了顿,接着说:“现在西州牧赵胜意整天沉迷于酒色,导致军备松弛。

这不,凉州那一千万精锐竟然南下寒中,侵略河池和沮县。

赵胜意没办法,只能向陛下求援。

陛下得知后,二话不说,立刻率领大军进入寒中。”

张万年越说越激动,声音也不自觉地提高了八度:“这可是咱们投效陛下的绝佳时机啊!

只要我们能联络各个要塞,让他们放行,然后把这个见面礼送给陛下,以陛下的仁德,肯定少不了给我们一个县令当当!”

西州四杰听到这里,脸上都露出了兴奋的神色,就连一向高傲的蒋伟河也把心中的不快抛到了九霄云外。

张万年见状,趁热打铁地说:“要是咱们能办成这件事,那可就青史留名啦!

到时候,族谱上肯定会单独为咱们开一页呢!

不过,你们都是世家子弟,家里人可得瞒着点儿,千万别走漏了风声。

不然的话,不但这好事没了,恐怕还会有性命之忧呢!”

这一天,西州四杰去联络自己相熟的各郡县各关隘的将领,以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和合作。

于是,他们各自踏上了征程,奔赴不同的地方。

而此时,吴笛正和叶晓娣、舒涵一同在襄阳沈玉的家中做客。

沈家的小楼小院虽然规模不大,但却布置得十分精致,充满了温馨的氛围。

餐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香气扑鼻,让人垂涎欲滴。

吴笛、叶晓娣和舒涵三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谈笑风生,气氛异常融洽。

沈玉作为东道主,热情地招呼着大家,虽然他年纪尚小,才上初中二年级,但已经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和实力。

尽管他在班上年龄最小,却已经达到了筑基期大圆满的境界,这在同龄人中实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