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进京之前(2 / 3)
苏根生说的倒是实话。
现在只是明初,虽然应天是京师,但远没有后面改名南京后繁华。
现在应天的商业中心,还集中在国子监、莲花桥、太平桥一带。
而娱乐中心则在正南偏东的秦淮河。
篮桥看似离着内城、皇城都不算远,但实际却是比较偏的一个地方,附近居住的大部分也是普通百姓。
看着苏根生皱着眉头一脸担忧的样子,苏谨笑笑:“篮桥再穷,那也是京城,你忘了咱俩刚来凤阳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苏根生却不这么认为:“二叔,你我当初来凤阳的时候,你怎么说也是一县县令,可京城鱼龙混杂...”
后面的话他没说出口,但苏谨能听懂他的意思。
不过苏谨没准备和他解释。
做这个决定之前,他就考虑的很清楚了。
京师那块地,最大的优势就是背靠皇家,有了这个靠山就不怕别人背后使坏。
至于生意能不能做的起来?
“呵呵!”
苏谨冷笑,就算自己不是从事营销专业的,可前世的眼界岂是现在人能比的?
在下这一套‘引流’+‘联合营销’的招式打出,试问阁下如何应对?
前世最好赚的钱是女人和孩子的钱,但归根到底还是赚女人的钱。
即便是在大明朝,这个道理也是亘古不变的。
想想上次玻璃首饰卖的多好,足可见一斑。
而且现在的女性,还没被程朱理学束缚,自己有足够的操作空间,倘若到了明中期,想把女人骗出来割韭菜就很难了。
“乖侄子,报社那边准备的怎么样了?”苏谨忽然问道。
苏根生一愣,想了想后道:“活字印刷的工人都就绪了,随时可以印刷。”
“嗯,让他们准备好。”
“现在就印吗?可是朝廷那边...”。
早在唐朝就有报纸,即为邸报,被称为‘进奏院状’,是朝廷向各地通传政令、宣传所用。
蒙古入主中原之后,邸报业遭到严重破坏,曾一度形同虚设。
大明入主中原后,老朱为了显示自己的王朝是跟随正统王朝唐宋的,首先就恢复了邸报行业。
不过作用依旧局限在朝廷内部。
胡惟庸案,老朱废丞相制后,中央一级机构就变成了六部,再加通政使司、大理寺、宗人府。
其中通政使司官员正三品,职责是“出纳王命,为朝廷之喉舌;宣传下情,广朝廷之聪明,于政体关系最重也”,通俗地讲就是宣传口的。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