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四章 至人动若械国债6k(4 / 5)
深知,自己作为并未跟外朝有所勾结的臣子,已经跟大楚王朝的兴衰绑定在了一起,而国债提供了一个既能尽忠又能获利的途径,何乐而不为呢?
更别提,不久前才被清洗处理了一大批的犯事官员,他们留下的空位,到时候,或许就得落在表现上佳、积极认购的那些人身上,这其中的关节,在场的众人哪个不是心知肚明?
一时间,原本因刺杀事件而显得凝重的气氛,竟因这国债的提出,而悄然生了转变。
“那么,这国债具体要如何认购?又有何保障措施?”
一名年轻官员站起身,热切地询问道,显然已经被夏弥的言辞所打动。
边上的赵青微微一笑,随手在半空拂了拂,便凝出了一卷精致的玄冰帛书,缓缓展开:“此乃国债认购契约,上面详细列出了国债的行条件、分红方式以及赎回条款。”
“你们只需按照这上面的指引,填写认购意向书,并缴纳相应的款项,便可成为‘大楚国债’的持有者。
当然,具体的认购额度与奖励措施,还需根据诸位的官职、爵位以及过往功绩来综合评定。”
“至于保障措施,朝廷将会设立专门的国债管理机构,负责国债的行、兑付以及红利分配,确保整个过程的公正、透明,同时,还将会以一些重要的资源、产业作为抵押,以确保国债的偿还能力。”
言罢,她抬手一挥,玄冰帛书竟先散为冻雾,飘飞至大殿中央的高处,再重新凝聚成形,只是整个变大了数十倍,字体尽皆光亮,让人可以清晰辨识,立即吸引了官员们的目光。
很快,在场的朝臣们纷纷围拢上前,仔细研读起那悬浮于空中的玄冰帛书。
他们或蹙眉沉思,或低声讨论,显然都在认真考虑这国债的可行性及潜在收益。
而像范无垢这种赵香妃派系的重臣,更是一口气签下了几万股的债券,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让其他原本还在观望的官员们也纷纷下定决心,开始抢着认购国债,生怕被别人给先买光了。
“列位。”
楚帝的声音自远处龙椅上响起,穿透了大殿的喧嚣,直抵每一位官员的耳边:“‘国债’之事,不必勉强,纯属自愿。
朕不会因哪位爱卿认购与否,或认购多少,而对其有所偏向或冷落。”
“诸卿皆是大楚的肱骨之臣,无论是否参与国债,都需一心为国,共渡难关。”
……
对于这些通过行国债而募集到的钱财、资源,赵青其实并不怎么看重,采取股份制度,用利益关系捆绑更多人,让金融资本的思想推广开来,盖过古代社会的封建余毒,才是她真正的目的。
大殿内的这些官员,虽然现在是出于各种目的来认购国债,但一旦他们尝到了投资的甜头,获得了新事物展的红利,就会逐渐上瘾。
进而,成为金融市场的忠实拥趸,自觉维护她所建立的工商业体系,把收益率低下的实体经济抵押、转让出来,全身心投入于虚假的金融泡沫中。
在赵青接下来大刀阔斧的改革与整治行动中,反对的声音与暗地里的摩擦,无疑会因诸多利益相关者的配合,而大大减少,且有利于她高效地收割没内幕消息的权贵富豪,扶植手下的新兴势力。
过去的十数年里,郑袖等人利用秦王朝和胶东郡的财力与丰厚资源,通过商贸、暗谍等利益输送渠道,深远布局谋划,逐步腐化、控制了大楚王朝数以千计、万计的官吏、匠师,几乎蛀空了整个国家的柱梁。
这样的手段固然阴险、巧妙,可究竟还只是老旧封建时代的经济操作,无法跟涉及到各种股权、期权、基金等现代金融衍生工具,同时运用到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多方面金融体系的复杂策略相提并论。
当秦王朝的官员们都购买了大楚工坊的股票,手头上有着大量的楚币外汇,若是大楚经济出现动荡,他们的利益也将直接受损。
这样一来,秦王朝内部对于大楚的敌对行动自然会受到上上下下各方面的制约,少有真正肯出力者,因为没有人愿意看到自己的投资化为泡影。
相反,想着秦王朝和燕、齐二朝并入楚朝、从而让自家股票暴涨的秦人,恐怕会不在少数,若是有碍于此的个人或势力,便是站在人民对立面的反动派了。
当然,跟赵青近日的重大突破,所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