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先其士卒而至?(1 / 2)

加入书签

接下来的路,已清晰可见。

尽快解决帖木儿国的难题,对朱桂而言轻而易举。

欧洲发展滞后,而他手握装备精良的军队。

解决此事,易如反掌。

回府后,立即再次召见帖木儿国使者。

得知朱元璋同意,使者喜出望外。

起初他还忐忑不安,怕请求被拒,无颜再留。

毕竟,他深知自己国家地处欧洲,非大明邻邦。

结果却令他惊喜。

尽管如此,他并未多想,只顾着高兴,未曾深究对方意图。

以为朱桂不过是想与他们国交好罢了。

“事已定,望您回国后尽快筹备。”

“过几日,我便会亲选兵马,火速赶往贵国。”

朱桂又言。

使者闻言,连连点头。

次日,与其他国使者一同离了大明。

接下来数日,朱桂迅速部署。

他清楚,此事宜早不宜迟。

唯有如此,方能让对方感受到合作的诚意。

一旦达成,后续行动自是水到渠成。

皇宫内,朱元璋亦心系此事。

而此事暂无人知晓。

另一边,帖木儿国使者归国。

他第一时间禀报了国之领袖。

领袖听闻,喜不自胜,欲赐使者爵位。

他深知,这意味着国家将不再受外侵之苦。

虽说这话听起来不够严谨,可它确确实实反映了领导人内心的真实想法。

他随即雷厉风行,着手安排起相关事宜。

“大明国愿伸出援手,咱们也得拿出十足的诚意来回应。”领导人目光炯炯,对着座下群臣言道,“往后他们若有求于我们,咱们定要不遗余力地相助。”

这话一出,大臣们纷纷点头赞同,个个心知肚明此番合作的重要性。

他们国家自古便是礼仪之邦,援助之事自是义不容辞。

只是何时何地如何援助,目前尚无确切消息,但他们已开始未雨绸缪。

“此事大家都有所耳闻,务必在最短时间内筹备周全。”领导人继续说道,“我已向父皇禀报并获准实施。”

另一边,朱桂将此消息传达下去,而皇宫之内,朱元璋已召集所有文武百官。

既已承诺援助,行动必须迅速。

文武百官听闻此讯,皆是惊讶不已,不解朱元璋为何会答应援助远在欧洲的国家,毕竟他们对那片土地一无所知,更不清楚那里是否藏龙卧虎。

面对疑惑,朱桂主动站了出来:“各位请放宽心,关于欧洲的情形,我已有了大致的了解。据我所知,多数欧洲国家的发展水平不及我国,况且我们还有火枪在手,无需过分忧虑。”

朱桂的话语落下,群臣面面相觑,心中对这未知的合作是好是坏难以定夺。

或许情报有误,欧洲的实力远超他们的想象,这样的顾虑不无道理。

见众人半信半疑,朱桂当即立下保证:

“身为十三皇子,我在此向各位保证,此事万无一失,请大家相信我,定能给大家一个满意的交代。”

朱桂的承诺让殿内一时静默,无人质疑他的权威,毕竟他是大明最具影响力的藩王,且此事已得朱元璋首肯。

即便有人心存不满,也无法改变大局。

接下来,便是尽快给予对方答复。

半月之后,一切准备就绪,朱桂率领五万大军浩浩荡荡启程。

对于一个发展落后于大明的欧洲,似乎派如此多的军队显得多余,更何况,军中还配备了一支火力强大的火枪队。

得益于铁路的建设,行军速度大大提升,从京城到边境,仅耗时不足一日。

而接下来,他们将乘坐飞机直抵帖木儿国。

帖木儿国亦是严阵以待,全国上下弥漫着紧张的气息,无人知晓大明的使团何时抵达。

唯有使者明白,大明之人前来轻而易举,毕竟在大明亲眼见证了飞机和其他前所未见的奇迹。

正当众人紧张之际,帖木儿国都城上空响起震耳欲聋的轰鸣。

使者闻声疾步而出,仰望苍穹,只见飞机掠过天际。

他确信,大明的使者到了。

随即,他匆匆赶往皇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