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请君入瓮(3 / 4)
动作,忍不住笑了:“父亲,不就是邀请一个晚辈来家里吃饭吗?您至于这么紧张吗?还特意把这栋平时没人住的别墅打扫出来,也太隆重了吧?”
“隆重吗?”王老爷子放下报纸,嘴硬道:“就是吃顿便饭而已。”
梁母将水果盘放在茶几上,含笑揭穿他:“这还不隆重?这栋别墅自从两年前收回来,您可是第一次请外人来吃饭,刚才还特意让保姆把您珍藏的那套银质餐具拿出来……”
“凡事总有第一次嘛……”王老爷子被说得有些词穷,正想找个理由辩解,突然看到窗外一辆熟悉的黑色皇冠汽车缓缓驶入庭院,连忙拿起报纸挡在面前,板起脸,假装继续看报纸。
梁母知道父亲好面子,放不下架子去门口迎接年轻人,于是笑着摇了摇头,起身走到玄关处。
汽车停稳后,秦浩从车上下来,手里拎着两瓶红酒——是他特意买来的,作为上门拜访的礼物。
他走到玄关门口,梁母连忙打开门,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雷先生,欢迎光临!早就想邀请你来家里做客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今天可千万别客气,就当自己家一样。”
秦浩将红酒递给迎上来的保姆,接过保姆递来的拖鞋,笑着对梁母道:“谢谢您太客气了。别的我不敢保证,吃饭我可是从来都不知道客气。”
三人说说笑笑地走进客厅,王老爷子这才不情不愿地放下报纸,站起身,故作威严地邀请:“雷先生,坐吧。”
秦浩在沙发上坐下,目光扫过客厅的布置——欧式的吊灯、复古的油画、精致的地毯,处处透着低调的奢华。
他看向王老爷子,笑着开口:“王老先生,听思申说,您这次深圳之行十分满意?”
王老爷子闻言,露出感慨的神色:“是啊,这次去深圳考察了半个月,走了十几个企业和园区,只有一个感受——日新月异。以前我总觉得内地经济缺乏活力,现在看来是我错了。相比深圳的朝气和速度,上海就差得有些远了,还是太保守了。”
秦浩坐直身体,语气郑重地说:“深圳的确是改革开放的先锋,政策灵活,敢闯敢试,发展快是必然的。不过上海也有上海的优势,地理位置好,商业基础扎实,人才储备充足。我听说上面已经开始讨论开发浦东的规划了,一旦浦东开发启动,相信很快上海就能跟上深圳的速度,甚至超越深圳。”
“哦?开发浦东?”王老爷子眼前一亮,身体瞬间坐直了——他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对上海有着深厚的感情,一直希望看到上海能重新焕发“东方明珠”的光芒,之前说上海“保守”,很大程度上是“恨铁不成钢”。
他连忙追问:“雷先生,你这话有依据吗?浦东开发的消息,我怎么没从香港的朋友那里听到过?”
“目前还只是内部讨论阶段,还没正式对外公布,我也是从一些朋友那里偶然听到的。”
就在这时,保姆走过来,恭敬地说:“老先生,太太,晚餐已经备好了,可以上桌了。”
王老爷子连忙招呼:“那咱们就先吃饭,边吃边聊。雷先生,尝尝我们家厨师做的本帮菜,看看合不合你的口味。”
餐厅里,长长的餐桌上铺着白色的桌布,那套银质餐具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桌上摆满了精致的菜肴——醉鸡、红烧肉、清蒸鲥鱼、响油鳝糊,每一道都是地道的上海风味。
秦浩跟王老爷子坐在主位,梁母和梁思申坐在两侧,四人一边喝酒,一边聊天。
秦浩跟王老爷子聊起了对浦东开发的“畅想”——比如在浦东建金融区、吸引外资企业入驻、打造国际化的贸易平台,每一个想法都既符合政策方向,又充满了可行性。
王老爷子越听越觉得秦浩“深不可测”,这个年轻人不仅有商业头脑,对政策走向的判断也极其精准,比很多在商场摸爬滚打的人都要敏锐。
酒过三巡,王老爷子放下酒杯,认真地问:“雷先生,你那个‘上海第一高楼’的项目,现在还缺资金吗?”
秦浩有些意外,随即笑道:“王老先生是打算投资我们这个项目?您就不怕项目有风险,收不回成本?”
王老爷子坦然道:“做生意哪有没风险的?我活了这么大年纪,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只要是能挣钱的项目,为什么不投?而且,我不是对项目有信心,是对雷先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