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5章 施氏食狮史(2 / 3)
翻译不了!“
“这位白子瀚先生能在那么短时间里,写出这通篇同音的奇文来,当真大才!“商人感叹道。
旁边一个戴金丝眼镜的青年附和:“若不是大才,又怎能编写出新版数理化三科教科书我读过他编的代数教材,比之前的教科书通俗易懂多了。“
《施氏食狮史》的传播,让底层民众对秦浩的支持与日俱增。市井之间,人们茶余饭后都在谈论这篇文章,甚至有小贩将文章抄在木板上,摆在摊位前招揽生意。
施氏食狮史登报后底层民众支持秦浩的越来越多,但是却引来了大量文坛大家的口诛笔伐,钱玄同直接在新青年发表文章进行驳斥:“文言文本就不利于传播,像施氏食狮史这样的文章完全就是秀技之作,文字要推广发展,必须与口语契合,让人会说就会写,汉字明显不具备这样的特性,必须废止。”
这一观点立即得到了鲁迅、胡适等文坛大家的支持。各大报刊上,关于汉字存废的论战愈演愈烈,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就在外界吵得不可开交之际,作为当事人的秦浩却突然销声匿迹。记者们寻遍北京各大旅馆,都找不到他的踪影。
这天清晨,蔡先生踩着积雪来到西四胡同深处的一家僻静旅馆。推开203号的房门,只见秦浩正站在窗前,望着窗外纷纷扬扬的雪出神。
“子瀚,外界因为你那篇奇文吵得不可开交,你却还有心思在这欣赏雪景“蔡先生抖落大衣上的雪粒,半开玩笑地说道。
秦浩闻声回头,活动了一下因久站而有些僵硬的手脚:“蔡先生来了。“
他指了指书桌。
蔡先生好奇地走到书桌前,只见上面堆满了写满字的纸张。他拿起最上面一页,只见上面整齐地列着两排字:左边是繁体,右边是简化的新字。
“这“蔡先生的手微微发抖,快速翻动着纸张,“都是你这些天简化的汉字“
秦浩点点头,走到书桌前:“与其时间在无谓的争吵上,不如脚踏实地做些实事。“他指着桌上的文稿,“这是三千个常用字的简化方案,我参考了历代书法家的行书、草书写法,也借鉴了民间俗字。“
蔡先生激动地翻看着,突然在一页前停下:“这个国字改得好!外围的口表示疆域,里面的玉象征珍宝,既简化了笔画,又保留了表意功能。“
“还有这个学字,去掉了上面的臼,保留了
窗外的雪渐渐停了,一缕阳光透过云层,照在书桌的稿纸上。蔡先生捧着这些文稿,仿佛捧着希望的种子:“子瀚,这些简化字若真能推广,必将是功德无量啊!“
秦浩望向窗外渐渐放晴的天空:“路要一步一步走,字要一笔一画改。与其争论汉字该不该存在,不如想想怎么让它更好地存在。“
蔡先生郑重地将文稿收好:“我这就去找蒋梦麟,教育部应该立即成立专门委员会,研究推广这套简化字方案。“
“子瀚与我一同前去如何”
秦浩却摇了摇头:“简化字只是让汉字便于书写,但是难度依旧是世界之最,钱先生的文章里有一个观点我是认同的。”
“哦是何观点”蔡先生好奇的问。
秦浩正色道:“汉字要想推广,需要与口语契合,我打算编写一套汉语拼音……”
还没等秦浩把话说完,蔡先生就激动地握住他的手,声音都有些哽咽。
“子瀚不计个人荣辱,一心为国家教育事业呕心沥血,蔡某由衷钦佩。”
这话把秦浩说得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其实他只是个知识的搬运工而已。
蔡先生捧着那迭薄薄的手稿,手指微微发抖,羊皮纸上的墨迹还未干透,在冬日的阳光下泛着青黑色的光泽。他小心翼翼地用蓝布包袱裹好,像是捧着一件稀世珍宝。
教育部的大楼前,几个裹着袍的官员正缩着脖子匆匆进出。蔡先生三步并作两步跨上台阶,连门房老张的问候都顾不上回应,径直冲向二楼蒋梦麟的办公室。
“砰“的一声,办公室的门被推开时,蒋梦麟正伏案批阅文件,闻声抬头,金丝眼镜后的眼睛闪过一丝讶异:“鹤卿兄何事如此匆忙“
蔡先生胸口剧烈起伏,呼出的白气在冰冷的办公室里凝结成霜。他将包袱重重放在红木办公桌上,布角散开,露出里面厚厚一迭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