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枪桿子,笔桿子,秤桿子(4 / 4)

加入书签

亦非只一人讲述。

市肆、里閭、寺观、军营,无不以追諡忠烈之事为谈资。

就连素日不知家国大事的民人亦停锄輟织,聚而相论。

议论既起,便有人专研諡法。

关公壮穆侯、张公桓侯,孰为更尊

或有好事者言:壮表武德克敌,穆示德容深远,桓则闢土服远之义,位当在壮穆之上。

又有人言:

关侯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功高难掩,故虽諡次一等,而人心仍以关侯为冠。

唯荆州之失,繫於关侯一身,其非独兵败,实乃国运所关,故朝廷於追諡之时,寓此微意。

同样的,还有被諡为“忠隱侯”的冯习。

威德刚武曰隱,不明误国亦曰隱,冯习时为大督,有轻寇致败之责,朝廷追其忠烈,又以『威德刚武』为饰,轻掩其过。

眾议未已,又有疑生:

故蜀郡太守杨洪,何得与关张马黄、傅冯程张诸將同蒙美諡

市井之人揣测纷紜。

不知何人发力,即日便有言流出:

杨洪临没,上伐吴之策千言。

伏榻极陈:吴不可不伐,时不可不用。

天子览其遗书,为之流涕,遂特赐諡典。

至此,成都之眾皆知杨洪之諡,非关乎临阵战功,而在忠谋,故能与傅肜、冯习、张南、程畿等伐吴而歿的大將同得美諡。

至此,成都之眾皆知:天子伐吴之心已坚,大汉人心已一。

忠节將军、越骑校尉、蜀郡太守杨洪墓前。

丞相夫人、相府长史蒋琬、令史李福,以及杨洪之子杨熲,於墓前焚香祭告。

蒋琬持天子圣旨,徐声出言。

“……”

“忠节將军、越骑校尉、蜀郡太守杨洪,卒於任上。

“闻洪將死未敢忘忧国,为国家献伐吴二策。

“其忠贞之志,天地山川、日月星辰,皆可鑑之。

“諡法云,夙夜警戒曰敬,难不忘君曰敬,夙夜警戒曰成,佐相剋终曰成。

“朕追諡其功,諡曰敬成侯。

“季休,你之忠贞,陛下知矣。

“你於九泉之下可以安息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