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o5章 练车回来练车(2 / 3)

加入书签

路段,来回往返开,袁维兰渐渐的有了些手感。

这一趟,袁维兰就没有掉头,继续往前,进入经开区范围,一直开到经开区的另一头…到了边沿位置。

“休息一下,停到那边去。”

丁有才指着远处一小段老街,那里曾经也是一个极为繁华的小镇,只是因为附近的两个国营大厂关门,如今变得比较冷清。

袁维兰将车子停到辅道的停车位上。

两人下了车,丁有才望着对面那截老街,指着一块“楼家粉店”

的招牌,说:

“走!

过去吃碗粉。”

一早出来练车,还没吃早餐的。

两人走到这楼家粉店,要了两碗鱼粉。

粉店里面,还是有不少人,几乎座满。

楼家粉店,是本地老店,几十年来,生意一直好。

就是现在,这边冷清了,没了往日的喧嚣,但仍然还是有人来光顾这家粉店。

说起这楼家,本地人也经常是闪烁其辞,但要说起楼家如今这四朵花,就有人说得喋喋不休。

楼家已故的老太爷,那也是杀人如麻的人。

即便是到了五六十年代,仍然在累积万骨。

古人说什么“一将功成万骨枯”

,枯的是什么骨?

俗说“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

,特别是古往年代,稍有一条出路的,谁又会去“当兵吃粮”

就比如说,有人起事,吴广也好,朱重八也罢,莫不是煽动或逼迫着一帮子最穷的人替自己去杀人。

而对方呢,莫不是赶紧募集一帮子最穷的人来“当兵吃粮”

,抵抗搞事的人。

每每都是最穷苦的人杀最穷苦的人,互相催杀,这“万骨枯”

,枯的也是穷人。

楼家祖上,也是大门大户,楼家那老爷子,年少时读书习武,一样也没落下。

七十年代末,楼家老爷子,突然解职回乡来了,开了这一家粉店。

至于为什么没有被关起来?为什么没有被杀?说法一直是些传言,版本太多,又无法求证,这里就不加猜测。

不久,这楼家老爷子死去,大儿子管了这家粉店,小儿子在粮油机械厂。

九十年代末,也没能苟延残喘拖着跨世纪,粮油机械厂最终关门大吉,那时候,正是楼家的小儿子,在做厂长。

楼家大儿子的儿子,一直帮他爹经营着这一家粉店。

那时候,这附近两个大厂数千名国营正式工人,拖家带口,就是两万多人,粉店的生意,特别火爆,可以卖到半夜,不象如今,到上午1o点左右就收了档。

楼家大儿子的儿子,娶的是本地布商的女儿,一连生了两个双胞胎,暂称楼家第四代吧,长成风华绝代的四个美人儿,人称“星月交辉”

四朵花:

楼星星、楼月月、楼姣姣、楼晖晖。

之所以还有这么多人来光顾楼家粉店,那不是什么仰慕杀人如麻的楼家老太爷,而是为了能一睹楼家四朵花的芳容。

一代“将星”

陨落了,又开出四朵格外娇鲜的花来,还期待着“星月交辉”

这一些民间“旦评”

,丁有才不是特别清楚,只是偶尔也听见有人说起过。

并不见有“星月交辉”

中的任何一位,出来当街卖粉啊!

吃过早餐,袁维兰又来回练了一趟车,丁有才笑着说:“老婆,这么宽的大马路,连瞎子都走得中,转到市区小街那里去!”

袁维兰听了他的,去挑战一下小巷子,一直继续实地练习,慢慢的开回家来。

丁有才的丈母娘,正准备午餐的菜呢!

丁圆圆在铺了垫子的地板上,自己爬着,旁边是一些轻小玩具。

丁有才坐到地板上,逗女儿玩。

袁维兰去卫浴间重新冲了凉,换了衣服,到卧室内,叫丁有才过去,给她弄头。

丁有才哪敢过去,装作没听见,继续逗丁圆圆,一起大声的说笑。

叫了两遍,见没得反应,袁维兰出来,伸手拎着丁有才耳朵,让他站了起来才撒手,丁有才老老实实的跟在她身后,进了卧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