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心理落差(2 / 4)

加入书签

   听到两人都没有身体上的不适,约塔尔总督松了一口气:“那就好,在非洲水土不服是容易出大问题的,尤其是西非这个地方。”

    “西非本身医疗水平极度落后,有时候一些小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就有可能夺走脆弱的生命。”

    “接下来两位前往各自的领地,也要多注意卫生和环境问题,如果得了病,最好马上到洛美来,这里有整个多哥兰,甚至是整个西非最好的医院。”

    “不过能够保持健康最好,我们东非有一本《卫生防疫指南》,这本书就是帝国几十年积累经验,最适合非洲大部分地区关于卫生和防疫问题的书籍。”

    “等到了总督府,我可以亲自送你们两本,相信对你们建设自己的领地,能够有所帮助。”

    虽然哈布斯堡君主国和新奥地利王国已经准备成立,但是,这两个地方还是更像领地,而不是国家,所以约塔尔总督才这么说。

    至少也要等以后两国的框架搭起来后,才能初步具备国家雏形,至于现在,连两国的君主都还没有抵达封地,自然更构不成成为独立国家的条件。

    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哈布斯堡君主国和新奥地利王国,也不会出现在国家名单里,而是继续以东非多哥兰北部领土的名义发展。

    这本身是为了维护两国的安全,他们现在还没有独立发展的能力。

    卡尔皇储对约塔尔总督再次表达了感谢,然后他问道:“约塔尔总督,接下来我和斐迪南,将各自前往自己的领地,不知道有什么细节,你能不能给我们说一说?”

    对于他的要求,约塔尔总督自然不会拒绝:“卡尔皇储,对于你们后续前往领地的发展,我建议可以直接复制我们多哥兰的治理模式。”

    “多哥兰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也总结了不少经验教训,对产业进行了很多适应当地情况的调整。”

    “卡尔皇储将要前往的纳蒂廷古,倒是还好,那里本身发展不算差,各种基础设施也相对完善,所以,卡尔皇储到了纳蒂廷古,完全可以直接延续很多东非遗留的政策和机构。”

    “而斐迪南大公的目的地,达庞镇基础就差了很多,人口甚至不到一千人,产业也不清晰,后续遇到问题,可以直接我们联系。”

    “不管达庞镇还是纳蒂廷古,都有电报和电话线路,直通洛美,所以交流还是很方便的。”

    “你们到了殖民地后,应该优先发展一种主要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我建议经济作物选择棉花,纳蒂廷古本身棉花种植就得到了一定的推广,所以棉花种植更容易发展起来。”

    “达庞的情况也差不多,当然,粮食作物选择应该多样化一点,毕竟多哥兰并不像欧洲一样风调雨顺,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影响,所以,想要保证粮食安全,就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你们可以优先选择玉米和粟这两耐旱作物,玉米在多哥兰容易种植,且产量也高,而粟能适应极端气候变化,不容易绝收,关键时候能够成为救命粮。”

    东非早期就喜欢种植粟,也就是小米,毕竟这种作物耐旱,耐贫瘠,在早期东非水利设施尤其不发达,甚至为零的时候,粟就成了最适合的粮食作物之一。

 &n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