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现代和原始(2 / 4)

加入书签

民地问题上,德国一直对帝国感到不满。”

    一战前,德国和东非的海外殖民地交易,是东非最让德国人恼怒的一点,一直到现在都有大量德国人认为东非应该“归还”德国的土地。

    德国人的心态很好理解,他们没有料想到到一战会打的如此惨烈,虽然最后德国有一定的收获,但是和其在战争中的损失对比,完全微不足道。

    设想中迅速击败英,法,继承其庞大的海外资产的目标没有实现。

    自然而然的德国人对之前和东非的领土交易,就彻底心理失衡了。

    如果一战德国干净利落的胜利,他们显然不会在意“施舍”给东非的“三瓜两枣”,可一战的结果完全超出了他们预计,转过头来,原本德国用几十年时间构建的整个海外殖民地体系,全便宜了东非,别说德国,任何国家都很难在心理上接受。

    当然,站在东非的立场上,东非也认为自己委屈,毕竟,就算这些土地不卖给东非,德国就守得住么?

    台尔曼就对此感到不平的说:“德国是不识好人心,他们当时的情况,能把殖民地变现,就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更别说我们在世界大战中虽然没有参战,可给予德国的帮助也是巨大的,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从头到尾给予了德国支持。”

    “结果这群白眼狼,非但不懂得感恩,还反咬一口。”

    “他们也不想一想,如果没有东非的帮助,以当时德国的粮食,药品,橡胶等重要物资的巨大缺口,恐怕早就被同盟国拖死了。”

    “还有现在德国的首相,阿道夫此人,也是一个口不择言的人,他的出现让帝国和德国的关系进一步陷入低谷,尤其是伤害了两国民间的情感。”

    “在这一点上,意大利的贝尼托都不会犯这种错误。”

    这里台尔曼主要说的是两人的种族观念,如果阿道夫在种族问题上,能和贝尼托相似,也不至于把德国和东非的距离推的更远。

    东非立国的根基就在于民族和种族融合,文化认同和同化,而阿道夫则是坚决否定文化认同和同化。

    克里斯汀说道:“按照当前,两国关系的发展,我认为未来如果德国成为了欧洲的统治者,它必然可能成为帝国的潜在敌人,甚至两国关系会比德国对美国的关系还要紧张。”

    “德国如果统治了欧洲,它和美国间关系,就算恶化,也无非把美国孤立在北美大陆上。”

    “而东非和欧洲统治者的地缘争端,是更加激烈的,尤其是在北非,中东,印度洋这些焦点区域的问题上。”

    东非很难接受欧洲出现统一大国的原因就在于此,毕竟欧洲天然连接着北非,中东这些政治板块,同时还掌握着欧亚贸易航线的大动脉苏伊士运河。

    而这些区域,对东非同样重要,或者为东非所觊觎。

    北非地区可以说是东非和欧洲之间的缓冲区,也是东非国家安全的屏障,理解这个问题,可以参考前世的蒙古,虽然蒙古也是缓冲地带,可不管俄罗斯,还是远东帝国,显然都希望这个缓冲地带能够控制在自己手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