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世界经济(2 / 4)
; “美国罗斯福总统上台后,他的经济政策已经出现成效,美国的失业率已经略微降低,工业生产也开始恢复,不过现在还不明显。”
罗斯福推行新政,显然也不是立竿见影的,中间需要时间发酵,而1934年底,刚好是罗斯福政策见效的时间节点。
“德国方面,虽然德国政治最近一段时期比较血腥,但是阿道夫上台后,德国经济现在也出现了好转,尤其是军事工业和大项目,德国的执行力很高。”
通过几次血腥清洗和排除异己,阿道夫已经独揽德国大权,威廉二世都完全成了吉祥物,至于那些曾妄图支配阿道夫为提线木偶的人,也被他以各种手段,要么变成支持者,要么丧失权利,甚至遭到迫害。
在德国,阿道夫一言独断,德国政府的效率自然就高了许多,而本身德国在20世纪的国际社会中,本身就是一个比较有效率的国家。
因此,阿道夫在经济上做出的举措,比美国实施的更快,反映在经济上,也就是德国比美国更先恢复,而事实上,阿道夫和罗斯福上台的时间,相差并不多。
“然后是英国,英国应对经济的举措,就比法国要好的多,今年英国的工业在西欧可以说是发展最快的。”
“英国的钢铁产量,甚至恢复到接近1929年水平,1933年其钢铁总产量重新突破一千万吨,排在世界第五位。”
此前,英国的钢铁产量长期排在世界世界第四位,仅次于东非,美国和德国,而1932年,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之后,英国就让出了第四宝座。
至于排在前三的国家,东非本国在1933年,钢铁总产量是四千七百多万吨,稳居世界第一,而排在第二的美国只有大约两千五百万吨,至于德国在1933年,钢铁产量接近一千七百万吨水平,这也是近几十年来,德国和美国钢铁产量差距最小的时期,由此可见美国受大萧条影响的严重衰退。
这也和美国,德国政治上的区别有关,本时空里德国可不像前世,受到严重削弱,它的政治制度也没有因为一战,发生太大的变化。
而自19世纪末以来,德国就一直是一个比较重视国家力量的国家,所以,在经济危机爆发后,德国对经济的干预,虽然比不上苏联,东非这些国家,也远超过美国,英国,法国这些传统资本主义民主国家。
“英国工业的反弹,其中关键点主要是英国货币制度改革,从而促成英镑贬值,提高出口工业产品竞争力,同时,英国和其殖民地通过《渥太华条约》等,推行帝国特惠制,降低殖民地对本土的关税,并且抬高对其他国家关税来保护本国工业。”
这就是殖民地多的好处,在列强中,也就英法有条件来做到这一点,东非虽然也有不少殖民地,但是东非殖民地数量和质量和英法并不在一个水平。
同时,东非本国体量太大,这就导致东非殖民地对东非经济反哺能力弱,如果东非只是荷兰这样的国家,那毫无疑问,靠着这些殖民地,东非会过的很舒服,但东非不管人口规模还是工业体量,都不是手里殖民地能支撑的。
殖民地对东非的主要贡献,侧重于原材料供给,而非市场消费需求,1934年,东非全部殖民地人口,加起来甚至都不如东非旁边的阿比西尼亚帝国人口多,而阿比西尼亚帝国人口也不过才一千多万。
而海外出口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