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大奥地利联合共和国(3 / 4)

加入书签

p;  当然,这里霍纳的大奥地利,主要指的是原奥匈帝国下面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联合体,而不是真的奥地利,奥地利工党的所谓“大奥地利”派,更多使用“帕勒蒙特”这个单词,也就是议会来表达,这就类似于苏联的“苏维埃”。

    而奥地利工党接下来成立的“联合政府”政权的名称,就是德语的“帕勒蒙特共和国”。既然是联合政府,自然也就包括匈牙利,捷克等工党的代表。

    当然,匈牙利和捷克等地方工党,是否接受奥地利工党的想法,那就另说了。

    联合政府的提出,更有利于奥地利工党拉拢奥地利民众的支持,毕竟有许多奥地利民众并不希望看到帝国的分裂。

    而霍纳的提议,也被大多数奥地利工党所认可,包括奥地利工党现领袖科普勒尼希。

    科普勒尼希说道:“既然大家有分歧,那我们就通过投票的方式,来确定接下来我党的路线,是走联合路线还是独立路线。”

    然后,奥地利工党就展开了投票,最终联合路线被大多数奥地利工党成员所认可。

    科普勒尼希宣布了这一结果,奥地利工党的路线也就被定了下来,接下来推翻哈布斯堡皇室统治后,奥地利工党或者说“大奥地利联合工党”,将包括其他地区工党,组成新政府,维持帝国整体上的统一和领土完整,这其实,就是苏联的翻版。

    而统一了共识之后,奥地利工党也不再犹豫,将要发动对哈布斯堡皇室的颠覆运动。

    1934年5月4日。

    奥地利工党在维也纳等多地,正式发动了叛乱,彻底打破了奥地利的平静,此时,除了匈牙利,达尔马提亚等少数地区之外,奥匈帝国其他地区的动荡进一步加剧。

    而此时,维也纳,因为哈布斯堡镇压全国叛乱的原因,本来就兵力空虚,加上奥地利工党蓄谋已久,所以进展十分顺利。

    截止到5月6日,维也纳城区大部分就已经被奥地利工党占领,同时,维也纳的其他势力,保皇派以美泉宫为中心,继续和工党对抗。

    ……

    美泉宫。

    虽然这里是奥匈帝国权力的中心,但是美泉宫并不在维也纳市中心,而是在其城市西南部,在19世纪以前,美泉宫甚至不在市区范围,19世纪以后,随着维也纳城市扩张,美泉宫才被扩入市区范围。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工党发生叛乱以后,美泉宫才没有被第一时间波及,帝国政府还能占据城市的西南部和工党进行对抗。

    而这时,在美泉宫旁边的机场上,鲁道夫皇帝正在送别皇室成员。

    美泉宫为什么会有一座临时机场,这是东非方面给出的建议,恩斯特害怕哈布斯堡皇室被一锅端掉,所以提议鲁道夫皇帝在美泉宫划出一块地方,给东非的运输机留出空间。

    而鲁道夫听取了这个建议,毕竟他要考虑家人和皇室成员的安危,所以,四月份一架东非最先进空20运输机,就大摇大摆的停在了美泉宫广场旁边的临时跑道上。

    这架空20,能够容纳三十人,任务就是在维也纳爆发问题之后,能够搭载哈布斯堡皇室成员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