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交易(2 / 4)
; 福伦达可是一家比较古老的企业,它成立于18世纪,是世界最古老的光学企业之一,即便前世到了21世纪,福伦达创造的一些品牌依旧存在。
而莱茨成立于1876年,专攻生物和医学显微镜,前世,在二战后被美国企业收购,其技术融入全球光学产业。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德国也有一家莱茨公司,全称为恩斯特·徕茨公司,是徕卡的前身。
这其中,维也纳莱茨公司出现的最晚,但其成立时间,比东非出现时间也没有晚多久。
就1934年,世界光学产业发展情况来说,德国处于毫无疑问处于世界第一梯队,卡尔·蔡司公司是公认的世界光学霸主,垄断世界高端光学市场。包括,东非,美国,英国,日本等等都是其客户。
而之前提到的德国的恩斯特·莱茨公司,刚好排在世界第二位,仅次于蔡司。
目前,唯一能和德国在光学领域划上两招的,只有美国,美国最著名的柯达公司排在世界第三位。
然后,东非和奥匈帝国等国家,在光学领域处于第二梯队水平,但是奥匈帝国略优于东非,奥匈帝国的福伦达排在世界第四,属于第二梯队光学企业的排头兵水准。
不过,福伦达也有一些特殊情况,那就是这家企业虽然创建于奥地利,但是在上个世纪,其所在家族移居到了德国,所以福伦达的业务同时在奥匈帝国和德国都有分布,算是两国共有。
总的来说,东非在光学产业上的发展,是比较滞后的,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东非历史太短,积累不足,能够挤进第二梯队,就已经是这些年高速发展的结果了。
就目前来说,东非在光学产业的实力,在世界前五水平,和英国不相伯仲,第一是德国,然后是美国,第三是奥匈帝国,但是其许多技术依赖德国。
东非和英国之后则是日本,法国,瑞士和意大利等国家,日本和东非一样,都是光学领域的新兴之秀。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奥匈帝国,东非以及日本,还有意大利在光学技术上都依赖德国,尤其是日本和意大利。
听完了施米茨的介绍后,弗里德里希皇储对这方面的兴趣就削弱了不少,因为奥匈帝国在光学技术上对东非的优势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而且对德国依赖性同样很强,其最强大的本土品牌福伦达总部现在还在德国。
东非想从奥匈帝国在这方面获利的可能性就大大削减。
所以,弗里德里希皇储说道:“施米茨主任,还是介绍一下其他领域吧!”
施米茨说道:“其他方面的话,那奥匈帝国也就是冶金技术上,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了,这也是奥匈帝国军事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但是说句实话,也只有借鉴意义,毕竟在冶金领域,东非和德国更强悍,尤其是特种金属产业,拥有绝对话语权。”
“除此外,我能想到奥匈帝国真正领先于帝国的,大部分就集中在一些传统工业了,就比如奥匈帝国工业用重型蒸汽机,但是,东非发展的重点在内燃机还有电机。”
“其他,方面奥匈帝国对帝国也没有优势,就奥匈帝国的工业水平来说,也就在中南欧以及东欧的工业落后地区中,显得比较突兀,但是和北欧,西欧相比就完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