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有实无名的殖民地(3 / 4)

加入书签

两个省份气候,地形等条件,有利于农业的大规模开发,在帝国内部,综合农业条件也算中等偏上水平。”

    马哈赞加省和图利亚拉省的面积加在一起,大约三十万平方公里,占据了整个马达加斯加一半的面积,虽然是热带草原气候,但是河流众多,水源充足,更关键的地方在于人口也不多。

    因此,不管是发展种植业,还是畜牧业,都有很大的可发掘潜力,其农业发展条件,至少比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有优势的多。

    当然,马达加斯加岛气候最优越的地区,还是要属中部的高原地带,不过高原主体在伊默里纳王国手中。

    弗里德里希说道:“伊默里纳王国的开发,能够带动我们马哈赞加省和图利亚拉省的经济发展,毕竟伊默里纳王国的各项条件,比我们这两个省还要优越,唯一的缺点就是伊默里纳王国的人口还不够,至少应该增加到千万规模,才能勉强算合格。”

    “没有充足的人力,经济作物种植的成本就降不下来,所以,伊默里纳王国三百万的人口还是太少,我们应该加速向这个法国殖民地的移民力度。”

    这些年来,东非实际上也在往伊默里纳王国投放移民,当然,东非向一个法国殖民地投放移民的目的显然不单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移民,来对伊默里纳王国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也是东非的一个长期国策,不仅仅是伊默里纳王国,但凡东非周边国家,东非能插上一手的几乎都有相关措施。

    而其中也揭示了东非政府的巨大野心,那就是建立起一个庞大的类东非文化圈,从而拓展和奠定东非的国际影响力和地位。

    在硬件上,东非通过对这些地区输入白人和黄人移民,使其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毕竟东非就是一个黄白混血国家,这也意味着东非和单一肤色人种,或者两种以上肤色人种占据主导地位的国家,有天然的隔阂。

    单一肤色很好理解,至于两种以上肤色人种国家,就比如美国,巴西,印度这种,美国和巴西人种构成比东非更加复杂,尤其是黑色人种,至于印度则是棕色人种,更加特立独行。

    软件上,则是文化和思想输出,即便未来东非周边人种和东非趋同,文化隔阂如果不打破,那也起不到太大效果。

    毕竟,恩斯特早就确定了一点,那就是未来随着东非的发展,终究有一天,东非会因为经济和社会因素,不得不引入移民,那同文化,语言,价值观的移民显然更符合东非标准,也更容易融入东非。

    这一点在前世欧洲就已经有了典型案例,毫无疑问东欧的移民比中东移民更加优质,他们在价值观上崇拜西方,不会像中东移民要求那么多,造成的社会问题也更少。

    而现在东非的情况是,除了东非以外,周边地区类似东非一样的同文化混血人种基数还不够多,所以,推动这些区域的人口增长,就是目前东非政府积极做的事情之一。

    恩斯特可不想东非像前世非洲大陆一样,存在大量阿拉伯教信徒,亦或者是印度人,拉低未来东非社会的精神面貌。

    弗里德里希说道:“过去十几年里,伊默里纳王国人口增长,帝国就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不过这显然还不够,接下来,应该加快这个过程,反正远东移民足够多。”

    1929年,马达加斯加总人口大约在五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