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英国的农业(3 / 4)

加入书签

物供应地向这两个区域大规模转移,也就是19世纪后期开始的,比如印度的棉花和茶叶种植,东南亚的橡胶园等等。

    以茶叶为例,虽然早在19世纪初,英国就已经尝试在印度栽培茶树,但这只是起步阶段,英国在印度的茶叶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那必然也是经历过漫长的时间。

    一直到19世纪八十年代后,印度茶叶产量才超过英国从远东帝国进口量,而茶叶已经算是英国在印度比较早的经济作物了。

    在棉花种植上,从19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英国在印度的棉花种植面积扩大了一倍以上规模,因为棉花田的扩张,还因此引发了印度大饥荒。

    这也显示了当时英国在印度开辟新棉花产区的急迫性。

    毕竟当时英国最重要的棉花供应地,也就是美国南方,因为内战的原因,港口被北方封锁,无法向英国出口,这引发了英国纺织业的“棉花饥荒”。

    在南北战争前,英国八成的棉花来源于美国南方,这使得英国不得不寻找新的棉花产地,替代美国进口棉花。

    最后是橡胶,英国在东南亚和南亚引入橡胶种植的时间就更晚了,形成规模更是一直到20世纪之后。

    但是,如今,英国在南亚和东南亚的橡胶种植,已经威胁到了东非对世界橡胶产业的控制权。

    芬格尔说道:“随着上个世纪中后期,英国在南亚和东南亚,对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种植布局,这些经济作物种植业,如今已经彻底形成规模和成熟的体系。”

    “而且,南亚和东南亚廉价的人力成本优势,这一点是我们所不具备的,这也意味我们农业过去重要的收入来源,也就是经济作物出口领域,将处于不利的竞争位置。”

    棉花和茶叶的种植,在东非虽然已经可以机械化生产,但会牺牲一定的成品质量,就比如机械化采摘棉花,会残留过多的杂质,需要后期复杂工序剔除,茶叶收割,破坏成品的美观性等等,而橡胶更是基本无法机械化作业,其他经济作物……

    总而言之,现阶段东非经济作物种植的机械化推广并不顺利,人工种植在成本和品质上的优势无法被取代。

    芬格尔因此说道:“所以,不仅是粮食种植产业上,我们应该限制生产规模,在经济作物种植方面,帝国也应该加快向其他区域转移,从而才能保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同时减少农业危机中的损失。”

    “过去,农业生产的利润,让我们可以勉强维持本土对农业的全面开发,现在许多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负担,很多种农场和植园完全不能盈利,依靠政府补贴,还有关税保护存活。”

    弗里德里希皇储也不得不承认这种情况的存在,东非毕竟和英国不同,英国的殖民地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可以利用,而东非本土,还有殖民地上的居民,自然不可能当“印度人”使用。

    他说道:“既然如此,看来这次全国农业调整中,我们应该加强对殖民地农业的建设和投资,同时应该加强对那些东非势力范围的关注。”

    “而本土从粮食到经济作物种植和生产,都应该进行收紧规模,取缔那些入不敷出的农业种植和生产企业,并且继续扩大经济作物从本土对外的转移范围。”

    “不过,我们也不能完全把鸡蛋放在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