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初级工业强国(3 / 4)

加入书签

上同样如此,北方的矿产相对缺乏,但是人均占有量也就更高,工作岗位也比较稳定,想要维持正常的生活水平完全没有难度。

    而想要更好的待遇和生活条件,那就只能到城市去内卷了,两者有利有弊,主要还是看个人追求。

    1918年的人口初核数据,给了东非政府一颗定心丸,对于东非这种历史短暂的国家来说,目前人口增长并不会给政府带来太大压力,反而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而且,根据恩斯特的经验,未来东非政府所面临的压力,很有可能是人口生育率下降问题,毕竟如今东非城市化水平可能已经达到百分之四十水准。

    而这也就意味着东非可以脱掉过去“半工业国家”的帽子,因为百分之四十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超过了这个时代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大概也就是百分之三十七到三十九左右,东非算是压线通过,而全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更是不到百分之二十。

    20世纪初的所谓发达国家,除了几个列强国家以外,还包括比利时,荷兰等经济比较发达的小型强国。

    当然,东非成为发达国家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反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是排在东非之前的英,德,美,法四个大国。

    其中法国的城市化率应该和东非最为接近,法国的城市化率在百分之四十六左右,而美国在百分之五十上下,德国接近百分之六十,而英国几乎没有增长的空间,城市化基本完成。

    法国的城市化水平在大国之中,属于偏低水准,毕竟法国曾经长期是欧洲,乃至世界的传统强国。

    不过这也可以理解,从普法战争之后,法国的工业发展就比较缓慢,当然,这主要是和其他工业国,尤其是法国的对手德国相比,至今法国都没有缓过来,这也可以看出法国为什么对德国抱有如此大的敌意。

    可以说普法战争,等于打断了整个法国的国运,以至于如今法国的城市化水平,甚至已经被东非这个只有半个多世纪历史的国家所接近。

    除了几个列强以外,比利时,荷兰,丹麦,瑞典等少数欧洲小国大概率也在东非之上,不过没有他们的具体数据,所以只能通过推测。

    当然,瑞典应该算是一个欧洲的中等国家,而东非之所以判断瑞典城市化和工业化比东非高的原因是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瑞典的经济发展就高于西欧的平均水平,而本身瑞典以前家底就不错,再往前追溯甚至能和俄国掰手腕,所以瑞典必然有一定的工业基础。

    除了上述这些国家以外,东非之所以城市化水平能够压线通过,自然少不了其他国家的衬托,比如日本,西班牙,俄国,奥匈帝国等。

    这些国家中,战前奥匈帝国的城市化水平最高,但是也就达到百分之二十五左右。

    日本则比较特殊,目前日本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百分之十八左右,而在1910年以前,日本城市化水平仅不到百分之十,不到十年时间,日本城市化率提高了将近百分之八,这是一个十分可怕的数字。

    之所以说这个数字可怕的原因则在于如今日本人口已经突破五千万,单从人口来看,日本的实力还要超过奥匈帝国,毕竟奥匈帝国民族众多,而日本几乎都是大和族,只有北海道生活着数量少到可怜的阿伊努族人(也称虾夷)。

    而上个世纪,日本人口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