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趁火打劫(2 / 3)

加入书签

为战场。”

    到了如今这个形势,英法已经不可能继续出工不出力了,尤其是英国,之前英国在战场上的表现,只能算中规中矩,大大不如全力以赴的法国和俄国。

    虽然美国进入协约国修补了俄国退出后留下的烂摊子,但是英法显然对美国并不会完全信任。

    毕竟之前俄国和同盟国接壤,双方没有一方大出血,就没有和解的可能性,而美国就不一样了,美国和整个欧洲都隔着一个大西洋,这也就意味着美国有退路。

    最糟糕的情况大不了退出战争,继续回到美洲当乌龟,反正同盟国也不可能隔着大西洋进攻美国本土,借助地理优势,以及世界第三的海军实力,美国守住本土的信心还是有的,这也是美国为什么敢直接下场站队协约国的原因。

    而且这么多年,美国已经习惯了在美洲自娱自乐,真要被封锁,情况也坏不到哪去。

    听完政府高层们的分析后,恩斯特问道:“既然如此,现在你们认为我们东非接下来如何应对如今的国际变动。”

    克里斯蒂亚诺说道:“陛下,我认为我们应该加速和英国关于印度洋势力划分的谈判,之前法国人已经打好了样板,而英国人一直都畏畏缩缩,毫无诚意。”

    “如今,英国截断波斯湾贸易,本身就是对东非利益的损害,而对此英国政府一直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所以,实时的展现我们的军事肌肉,也能让英国在必要的地方对帝国妥协。”

    英国能够截断波斯湾贸易线路,必然也经历了和东非政府的多轮政治以及外交上的博弈。

    毕竟没有东非的默许,英国人也不可能如此成功的进攻奥斯曼帝国的巴士拉地区。

    这种博弈主要体现在心理上面,任何一个操作不得当,就有可能导致地区格局的变动。这种国家层面在心理上的博弈,是国际交往的常态。

    当然,这也可以理解成为一种政治上的赌博,尤其体现在小国和大国政治外交活动之间。

    克里斯蒂亚诺说道:“我们虽然没有在印度洋采取行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东非本就应该没有收获。”

    “尤其是英国,在波斯湾和红海的军事行动,以及之前英国封锁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等,都切实损害了帝国利益。”

    “这一点,英国必然要给予帝国满意的答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重新划分印度洋势力范围,尤其是塞舌尔等战略要地,最好能通过和英国的谈判,落入帝国手中,进一步巩固帝国在印度洋的战略安全。”

    简单而言,克里斯蒂亚诺的想法就是趁着如今英国在全球战略中的虚弱,东非应该获取到一些切实利益。

    恩斯特对于克里斯蒂亚诺的看法表示了认同:“确实如此,不管欧洲战局如何变化,战后的世界格局变化,必然是欧洲胜利者重新主导欧洲的秩序,并且依托欧洲对其他地区进行打压。”

    “我们面临这个问题,美国恐怕也是如此,而这就要考验帝国的实力了,所以从务实的角度,要保证帝国未来发展不受到欧洲的限制,我们理所应当的应该控制更多的海外殖民地。”

    如今东非处在战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