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学习营(2 / 3)

加入书签

学习营,常年学生规模维持在六,七千人左右,并不算在达沃市人口之内。

    其中大部分人在达沃市也待不了多久,达沃市就是一个中转站,一般两个月内,这些移民就会被重新分配到棉兰老岛殖民地的各个地方,而大多数时候,一两个星期就可能换掉一批人。

    在达沃市学习营,主要教学就是语言,规则,以及帮助这些移民初步适应当地的气候。

    水土不服其实才是移民所遇到的最大难题,每年这个原因导致失去性命的移民不在少数。

    好消息则是东非作为热带唯一强国,也是在针对热带疾病和气候方面最有经验和技术的国家,所以移民损耗率一直维持在东非政府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其实,在南洋殖民地里,最容易死亡的就是斯拉夫人,毕竟南洋和斯拉夫人居住的地方,气候对比,简直就是南辕北辙。

    也不是所有斯拉夫人都受不了这种气候,就比如巴尔干的南斯拉夫,适应性就好的多。

    ……

    傍晚。

    学习营的食堂里。

    “这是米饭,东非人的食物,吃起来味道怪怪的,不过这么一大碗,真的很扎实,对牙齿也很友好。”库莫耶夫拿着饭勺举着一勺米饭说道。

    在南洋,东非没有像当初本土那样配备筷子作为餐具,至少在非远东帝国移民学习营是如此。

    这也可以看出,东非在海外殖民地上对一些细节问题的宽松。

    列布利亚说道:“我听前辈说,以后在棉兰老岛,每天的食物估计就是这种米饭了。”

    “因为在棉兰老岛,水稻是唯一可以大规模种植的粮食作物,这里并不适合种植小麦,或者大麦等作物。”

    这个时代,乌克兰作为沙皇俄国的大粮仓,种植了整个俄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小麦,以及大量大麦和甜菜等农作物。

    所以乌克兰人的主食一般也以小麦和大麦为主,不过即便如此,乌克兰人也就生活在温饱线上。

    毕竟作为一个农业国,沙皇俄国的财政中,小麦出口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而像沙皇俄国这种相对落后的国家,土地基本已经集中在大地主和贵族手中。

    毕竟优质的土地有的是人抢,从这一点上来说,俄国西伯利亚地区的农民或许比乌克兰人过的更好一些,前提是要克服闭塞的交通和更加艰苦的环境。

    而到了棉兰老岛,这里的情况在整个俄国境内都找不到参照物,不管语言,习俗,食物等等皆是如此。

    库莫耶夫说道:“只要能填饱肚子,别管什么食物都能接受,而且东非人很厚道。”

    “除了米饭,他们还准备了肉和瓜果,这应该就是海鱼了,在达沃有不少渔船,这应该是他们主要的肉类来源。在乌克兰,可是很少吃到肉类,不过就是鱼刺比较多。”

    列布利亚说道:“有的吃就不错了,你还想挑!而且海鱼的刺可比淡水鱼少的多,能分到这么多鱼肉,就不错了。”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