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蹬鼻子上脸灭了(1 / 2)

加入书签

【朝贡逐渐落下帷幕,至于大梁给予的回礼,则是大梁的一些特产、瓷器、茶叶等等。

像是瓷器、琉璃等都有大梁皇室的刻章,是不允许买卖的物品。

茶叶的数量不多,各国使者想要在大梁卖出,也要看看有没有人敢收。

带着印章的御赐之物,每一样东西都记录在册,除非是买了之后一辈子不拿出来。

也不让其他人知晓,否则一旦被查出来买卖御赐之物可是会进大牢的。

各国使者当然是没这个风险,但如果和大梁人交易,那这御赐之物就如同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一直悬挂在头顶之上。

让人整日惶恐,生怕哪一天就被现,然后进大牢。

纵然各国带来的物品大多为地方特产,也不缺少一些精美的饰品。

也有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马匹、异兽等等之类的。

或许在大梁人眼中很是新奇、珍贵,但对于小国而言,不过是地方特产。

当然咱大梁回馈的也是一些特产,还是皇帝的御赐之物,还包了各国使者的吃住安全。

真要算起来还是大梁有点亏的。

各国想要通过低成本的进贡以换取高额的回报,在文帝这里是不成立的。

甚至是在第二年的朝贡国进贡中,各国带来的物品还不如这次的朝贡。

在长安大肆花销,欺压大梁百姓等等行为,直接被文帝给砍头了。

丝毫不惯着这些来朝贡的使者,谁是谁老大都搞不清楚了?

对于朝贡而言政治意义是要大于经济意义的,大抵是通过周边各国对中原王朝的臣服来展示中原王朝的国力和威望。

大梁倒是不需要展示自己的威望和国力,毕竟大梁对外形象一直都是很有威望的。

他最需要的是文化的传播,最好是直接同化掉其他国家的文化,从身心方面认同大梁文化。

等大梁打下这块地方,其间百姓大抵是不会太过于反抗。

自从是文帝砍了第二年来朝贡的使团,又回去让其重新朝贡,作为大梁附属国,要知道谁才是君?谁才是臣?

必须遵守大梁所制定的朝贡之礼,否则就别怪我大梁兵临城下。

至于出兵的理由都不用派梁使出马了,臣对君不敬,是以下犯上之举。

对大梁皇帝不敬,那就是对大梁的羞辱,都对大梁羞辱了,那大梁出兵也就理所应当的。

这高丽向来是个不安分的,隔个一两年的就来一次犯上之举。

一次两次的砍杀使臣的脑袋,并不能让高丽警醒,反而是觉得大梁不敢动他。

每次朝贡,受伤的只有使者。

永安十七年,一举灭掉高丽、百济、林邑等小国。

“说的十年,就给十年”

咱文帝向来是信守承诺,最主要的是每年来一次朝贡都要蹦跶一回。

甚至是看上了文帝的女儿,文帝当即表示:“蟾蜍妄冀云间鹄,自惭形秽,敢慕珍羞”

忍到最后,无须再忍】

{要不是文帝赏赐的精美瓷器、琉璃等都带有皇室的印章,前脚刚赏赐,后脚这群人就想要找个典当行卖了。

还真的以物换物、低廉货物换高端商品,最后在大梁卖出,一点都不亏本}

{这群使者也就属高丽使者最鸡贼,不管是来吃吃喝喝,还是送公主转变送质子,他脑子转的最快。

文帝前脚刚赏赐完他,他后脚就去打探琉璃的物价,还是皇宫中出品的琉璃。

这种由皇家拍卖行出品的琉璃价格自是不用多说,最低也达到了五万钱。

嘿,哪曾想,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文帝或许是早就预料到这种情况。

在大梁是无法成交,各国使者只能带回本国交易,反正是赚不大梁的钱}

{也不想想咱文帝是那种能让别人赚到他钱的人吗?那定价权都在咱文帝手中。

文帝:我卖东西就是这个价格,爱要不要,我卖的东西不交税。

你卖的东西不准过这个价格,不然我不要,这税我都看在你是我小弟的份上便宜了。

毕竟大梁人数众多,是一块肥肉,就算是如此也不愿意放弃}

{文帝: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也不照照镜子看自己配不配?我女儿才七岁,这个禽兽,赶紧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