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13章 水墨留白:无声胜有声,天人合一境(1 / 3)
隆冬将至,金陵城被一层薄雾笼罩,朦胧而诗意。顾晚舟在扎染和古琴中找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与乐趣,她对凡人艺术的理解,正从具象走向抽象,从声音走向无声。
顾承安和顾季阳再次为她引荐了一位隐居山林的国画大师——林墨白老先生。林老先生以其泼墨写意山水画闻名,尤其擅长通过“留白”表达“无声胜有声”的意境。
国画室位于城郊一处清幽的竹林深处,推门而入,一股淡淡的墨香扑鼻而来。墙壁上挂着几幅水墨山水画,墨色或浓或淡,寥寥几笔,却勾勒出无尽的意境,让人仿佛置身于烟波浩渺的山水之间。
林老先生须发皆白,身着一袭素色长衫,眼神却清澈如水,透露着凡人对自然和艺术的深邃洞察。他示意顾晚舟入座,然后缓缓铺开一张宣纸。
“国画,贵在写意,贵在留白。”林老先生的声音沉静而有力,“它不求形似,但求神似。它不求画满,但求画空。这留白之处,并非空无一物,而是蕴含着天地大道,蕴含着凡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
顾晚舟看着宣纸上那片纯粹的白,心中感到一阵奇妙。她作为“长生者”,习惯了填满所有数据,解析所有信息。而国画的“留白”,却要求她去感知那些“不存在”的。
林老先生提笔,沾墨,笔尖轻点宣纸,几滴墨点在纸上晕开,然后轻描淡写地勾勒出几座远山,几棵枯树,一片薄雾。整幅画作,大部分是留白,却让人感受到了广阔的天地、深远的意境。
“你再看这片留白,”林老先生指着画中那片空白之处,“它不是空白,它是云海,是烟波,是凡人想象的空间,更是画家与观者共同创造的‘意境’。”
顾晚舟的心神被深深震撼。她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感受到凡人艺术中那种“无中生有”的智慧。她作为“长生者”,所追求的“极致信息”,似乎在这种“留白”面前,显得有些过于“满”和“实”。
季辰则在一旁,他的PAD上,“凡人意境理解指数”和“哲学思辨指数”再次飙升。他尝试用他的数据模型去解析“留白”的价值,却发现那些“无形”和“无声”的元素,是无法被量化和计算的。他感受到了凡人智慧中那种超越逻辑的深邃。
——
**墨韵禅意:长生者的领悟与季辰的“AI写意”**
顾晚舟拿起画笔,尝试着在宣纸上作画。她学着林老先生的样子,试着用笔的轻重、墨的浓淡去表达。然而,她习惯了精准控制的指尖,却无法掌握国画那种写意洒脱的韵味。她的画作,显得过于“实”,缺乏“空灵”。
“安安,放松心神,感受墨与水的融合,感受笔尖在宣纸上的呼吸。”林老先生轻声指导,“国画,更是画心。你的心如何,画便如何。”
顾晚舟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她回想起她作为“长生者”漫长的岁月,那些对知识的渴求,对真理的追寻。她也回想起她作为“安安”所经历的凡人情感——友谊的珍贵,梦想的重量,信仰的冲突。她感受到“神性”的宏大与“凡心”的细腻在心中交织。
当她再次睁开眼睛,提笔落墨时,指尖多了一丝凡人特有的“禅意”。她不再去追求具体的形体,而是尝试着去表达一种“感觉”,一种“意境”。几笔淡墨,勾勒出远山,大片留白,营造出烟雨朦胧的氛围。
&nb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