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沙场秋点兵(2 / 3)

加入书签

发子弹却毙敌不多,这是极大的浪费。”

    他拿出了亲自编写的《步枪射击精要》小册子,分发到各班排。里面详细的记录了很多射击技巧,让识字的战士讲解给其他人听。

    战术训练中,张旅长特别强调班组协同。他推崇的是德军的“突击群战术”,但加以改良,使之更适合中国士兵。

    每个班分成火力组、突击组和支援组,训练时不断磨合,直到士兵们能够凭直觉配合。

    这让许三刮目相看,深刻的认识到,旧军队的战术,并不是落后的,而是后面出现了断层,才要重新学习。这时就主观的认为以前都是落后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92章沙场秋点兵(第2/2页)

    “现代战争不是个人英雄主义,”他在战术课上对军官说,“而是精密如钟表般的协作。我军之所以常被日军以少胜多,就是因为缺乏这种协同作战能力。”

    工事构筑是另一项重点训练。他要求士兵能在半小时内挖好单人掩体,两小时内完成机枪工事构筑。并亲自示范如何利用地形伪装,如何布置交叉火力点。

    关于这些,对于成了兵王的他都是小儿科了。当然,他不会去做任何反驳,一直认真的听着、看着。

    很多东西他是走到了前头的,比如单兵伪装,比如山地战。但那是特种作战,和现在的侧重点完全不同。

    现在学习的重点不是一两个做得好,而是,面对很多做得不好的士兵,如何将优势最大化。

    这就是常规军和特战队的区别,一个衡量标准是短板,一个是长处。

    “日军火力远胜于我,”他指着沙盘说,“唯有依靠工事减少伤亡,才能以持久战消耗敌人。”

    军官训练更加严格。他隔三差五就召集连排级以上军官,进行两小时的战术研讨。他常常给出一个实战案例,要求军官们分析决策得失,丰富他们的战术思维。

    “指挥官的每个错误决定,就要用士兵的生命买单,”他神色严峻地说,“所以你们必须比士兵更加努力。”

    他对待训练的严格程度,许三也是少见的。

    有一次夜间训练,一个连队未能按时到达指定位置。结果,连续演练了三个夜晚,直到达到标准为止。

    “日军训练有素,武器还优于我们,唯有更加刻苦,才能在战场上战胜他们。”这也是常说的。

    但他也不光是个训练狂,对于后勤保障方面,也非常重视的,知道确保士兵获得基本营养,是训练最好的保障。

    他聪明的把去师部要钱要粮的事情交给了许三,谁叫你跟师部关系好呢!

    不过他真叫对了人,每次许三都独自开着卡车过去。拿了东西就找机会,偷偷的加几袋米,加几百个大洋。

    可别小看了这点小动作,他却成了高强度训练的关键保障。

    他对武器装备的保养要求近乎苛刻。每支步枪必须时刻保持清洁,弹药按规定摆放整齐,他经常亲自检查。

    “武器是士兵的第二生命,”他对许三说,“对待武器的态度,就是对待战斗的态度。”

    对抗演习,只要机会合适,也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