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午夜的新路线(1 / 2)

加入书签

我站在江边,风从水面上刮过来,带着一股潮湿的腥气,像是从地底深处渗出来的冷意。

天色灰蒙蒙的,云层压得很低,仿佛随时会塌下来。

远处,b17路公交车缓缓驶过新修的高架桥,车身上刷着崭新的编号和路线图,阳光照在上面,反射出刺眼的白光。

新车,新司机,连路线都改了——绕开了那座桥。

他们说,是为了安全起见。

可我知道,那座桥,从来就不只是桥。

一个月前,b17路停运。

那天之后,整条线路像被抽走了魂,站台空荡,铁皮棚子在风里吱呀作响,像在哭。

没人敢提那天夜里生了什么,但每个司机换班时,都会下意识地朝江面望一眼,眼神里藏着说不清的惧意。

直到公司宣布重组线路,换新车,换司机,连调度室都搬了地方。

仿佛只要把旧的一切抹去,就能抹掉那晚的血与哭喊。

老陈现在是安全督导员了。

穿着笔挺的制服,胸前别着工牌,每天在各个站点巡查,拿着小本子记录,提醒乘客系好安全带。

他说话依旧慢条斯理,脸上也没什么表情,像一尊被风化过的石像。

没人知道,每到深夜,他总会独自一人走到江边,点起一叠黄纸,火光在黑暗中跳动,映着他半边脸,半边明,半边暗。

“对不起。”

他低声说,声音轻得几乎被风吞没。

我不止一次在远处看着他。

我不是故意跟踪,只是……每到夜里,我的脚就像被什么东西牵引着,不由自主地往江边走。

那天,我躲在桥头的槐树后,看见老陈跪在烧纸的火堆前,双手合十,额头贴地。

火光映出他身后长长的影子,可那影子……不对劲。

它太长了,太细了,像一根垂下的绳子,一端连着他的背,另一端……垂进了江水里。

我猛地后退一步,脚踩断了枯枝。

老陈倏地回头,眼神空洞,像两口枯井。

我们对视了几秒,他没说话,只是慢慢站起身,把最后一张纸钱扔进火里。

火光熄灭的瞬间,我仿佛听见了一声极轻的叹息,不是从他嘴里出的,而是从江面上传来的,像是有人在水底轻轻叫了一声“爸”

林小雨……是他的女儿。

法医说,她的遗体是在江底找到的,卡在桥墩的裂缝里,身上没有外伤,死因是惊吓性休克——人还没落水,心就已经停了。

她那天本不该上b17路。

她早就下车了,在第三站。

可监控显示,她在终点站又上了车,坐在最后一排,面朝车窗,一动不动。

司机说,他回头看了好几次,她始终低着头,像睡着了。

可当车开上桥时,她突然站起来,冲向车门,疯狂地拍打,嘴里喊着什么,可声音被风吞没了。

然后,桥面裂了。

不是整座桥塌了,只是那一段,像被什么从下面撕开了一道口子。

车头猛地一沉,乘客尖叫,安全带绷紧,可林小雨没系。

她飞了出去,像一片被风吹走的纸。

没人知道她为什么又上了车,为什么坐在最后,为什么在桥上疯。

但我知道。

那天晚上,我梦见她了。

她穿着校服,坐在我的床边,头湿漉漉地贴在脸上,水珠一滴一滴落在地板上,却没有声音。

她看着我,嘴唇动了动:“车里……还有别人。”

我惊醒时,枕头湿了一片,不知是汗,还是水。

她母亲赵慧芬如今住在城郊的老房子里,整日不出门。

邻居说,她每天都在折纸,折的全是公交车,一辆又一辆,堆满了客厅。

每辆车都用红笔画上车窗,每一扇窗里,都贴着一张小小的黑白照片——是林小雨的学生证照。

清明那天,我去看了她。

墓园在半山腰,风特别大。

赵慧芬跪在女儿墓前,手里捧着一只纸折的公交车,轻轻放在墓碑前。

纸车很小,却折得极精致,连车顶的路线牌都清晰可见,写着“b17”

“小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