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星语回响帷幕微启(1 / 2)
星语网络对“守望者”
及其守护的古老遗迹的认知逐渐清晰,虽仍笼罩在迷雾中,但已非全然未知。
调和之核的指令得到严格执行:监视变得更加隐蔽而富有耐心,研究专注于能量湍流的本质,整体策略从“探寻”
转向“理解”
与“尊重”
。
这种谨慎而克制的姿态,似乎通过某种难以言喻的方式,传递给了隐匿的守望者。
那萦绕于网络边缘的“幽影低语”
中,原本极高的警惕性频率,出现了一丝微不可察的松动。
转机,始于一次意外的“星语回响”
。
瑞林文明的一位真言编织师,在尝试分析一段能量湍流的波动模式时,突奇想。
她并未试图破解或模拟它,而是以其波动为基础,编织了一段极其简短、不含任何具体信息、只蕴含“好奇”
、“无害”
与“尊重”
意念的开放式真言回响。
这段回响并非定向射,而是如同投石入湖,让其自然弥散在宇宙背景波动中,期望能引起特定对象的“共鸣”
。
这几乎是一次随性的艺术创作,并未期望得到回应。
然而,数个标准周期后,在远离瑞林星团的某个偏僻监测点,微光移民的传感器捕捉到了一段异常微弱的定向能量脉冲。
这道脉冲并非守望者常用的加密低语,其结构简单、粗糙,甚至有些笨拙,仿佛初学者次尝试使用一种新工具。
脉冲的内容经过破解,只有两个不断重复的、用最基础宇宙能量编码表示的词语:
“距离”
与“静默”
。
没有敌意,没有警告,只有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词。
星语会议立刻对此进行了激烈讨论。
“距离?是警告我们保持距离吗?”
“静默?是要求我们彻底沉默,还是指他们自己需要静默?”
“这回应方式太原始了,不像他们的技术水准,更像是一种……试探?”
调和之核分析了脉冲的能量签名,其源头被模糊处理,但指向了“哀伤帷幕”
褶皱区的大致方向。
它感知到,这回应中蕴含着一种小心翼翼的、极度谨慎的试探性接触的意图。
“回应他们。”
调和之核做出决断,“用同样的方式。
传递‘理解’与‘疑问’。”
这一次,由微光移民操作,使用最基础的编码,向脉冲来源的大致方向,送了简单的回应。
漫长的等待后,同样的粗糙脉冲再次传来,内容变为:
“观察者。
非敌。
勿近。
风暴将临。”
信息量增加了!
“观察者”
——这似乎是守望者对星语网络的称呼。
“非敌”
——次明确了非敌对态度!
“勿近”
——再次强调距离。
“风暴将临”
——这是否就是他们一直恐惧的、与“摇篮”
呼吸、“门扉”
相关的东西?
沟通的桥梁,以最原始、最基础的方式,终于搭建了起来!
尽管信息依旧残缺模糊,但这无疑是历史性的突破。
星语网络终于与神秘的守望者建立了极其脆弱、却真实存在的双向联系。
一个专用的、高度保密的跨文明联络小组迅成立,成员包括瑞林的真言大师、微光遗民的共鸣专家、克桑的信号工程师以及齐拉的情感感知者。
他们的任务并非急切地追问,而是维持这条脆弱的线路,尝试逐步建立信任,并破译守望者话语中更深层的含义。
沟通断断续续,每次回应都可能间隔数个周期,内容始终简短、模糊,充满隐喻。
但每一次信息交换,都让星语网络对守望者及其守护的使命多一分理解。
“风暴”
指向一种周期性的、源自“摇篮”
(古老遗迹)的极端能量爆,守望者的职责之一便是疏导能量,减轻其影响,防止“风暴”
彻底撕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