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买船和造船(2 / 2)

加入书签

绝对的遥遥领先。

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时,宝船大福号长约一百五十米,宽六十米,载重八百吨,吃水两千多吨。

与这个庞然大物比起来,把同时代的欧洲海船放在跟前,就跟竹筏差不多。

只可惜,随着海禁政策,大明的海船优势逐渐丧失。

到了十六世纪的时候,甚至被欧洲反超,从而错过了大航海时代。

言归正传,回到买船这件事上来。

此前,保乡军与红夷人也就是后世所说的葡萄牙商人一直保持着紧密联系,双方交易频繁,彼此都还算满意。

保乡军这边向来结账爽快,属于优质客户。

而红夷商人也是极有信誉,轻易不会耍什么花招。

直至后来,红夷人想以“燧石”.“硝土”为筹码来换取在保乡军治下的传教权,以及建造教堂。

却被徐晋直截了当的拒绝,连商量的机会都没给。

红夷人自然心中不忿,便大幅度缩减了与保乡军之间的贸易往来。

向来不会坐以待毙的徐晋,却找到了他们的死对头佛郎机人。

也就是后世所说的西班牙人。

好事从天而降,直把佛郎机商人乐的鼻涕泡都要冒出来了。

这钱你不挣是吧?

我挣!

商人都是理性的,见“制裁”这个手段没用,红夷商人连忙又全面敞开了贸易。

如此,徐晋如今便有了两个可以选择的商家。

“买船一事需卿多加留意,最好货比多家,挑些船况好的。”

徐晋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郑元秋:

“暂且以大小船十艘为标准,预算控制在三万两银子之内。”

“遵命!”

郑元秋不敢怠慢,连忙回家简单收拾之后,便立刻就准备带人去与这两名商家谈判。

看看哪家的性价比更高。

船的问题总算是有了解决办法,不过,这毕竟只是权宜之计。

若从长远来看,自行建造海船才是正道。

徐晋自不会将自己的命门让别人掌握,因此在郑元秋带人出海买船之时。

他便在裴山县沿海成立了,集研发.制造为一身的,造船机构。

并命名为:

“南部造船局”。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