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番外五 许积信(1 / 2)
我叫许积信。
乃是抗战期间的交通咽喉东行南线的东家。
说起来惭愧,我本是医生,救死扶伤的事情没干过,却做了一辈子商人。
但是,我跟人打交道,跟鬼打交道,五光十色,人人都称我是许家最有出息的人。
其实不然。
许家的孩子个个都很有出息。
只是大家都不能抛头露面而已。
从年到年,我的兄弟姐妹们,一个个都投身到了我党,他们都做着危险的事情。
先说我的大妹妹,她是唯一一个不是我爹娘亲生的,当然也不是其他小娘生的。
她是领养来的,到我家来,是为了给我的亲妹妹许明华挡灾。
她刚出生就被抱过来了,其实不应该有任何记忆,但她就是不跟我们亲。
也不知道是哪个长舌妇在她耳朵边嚼舌根,她从小就很乖。
对比许明华的嚣张跋扈,我更喜欢温婉的她,小男孩的喜欢,无非就是揪她的小辫子,或者拿虫子吓唬她。
长大后,我意识到这不是喜欢,这是欺凌,但是还没等到我给她道歉,她就离开家了。
我外出求学,再回家的时候,就被告知她被送到了附近的寺庙里为许明华祈福。
我去过惠安寺,但是进不去尼姑庵,我以为我再也见不到她了。
没想到的是,几年后,她回来了,变成了一个浑身是刺的漂亮女孩。
我很欣慰,她终于不是任人欺负的软弱性格。
只是,后来我现,她似乎变得有点太强硬了,作为一个未出阁的小姑娘,她竟然敢结交程牧昀和陈鹤德这样的人物,甚至敢参与游行。
后来,我知道,我们都小看了她。
她简直是个百事通,天文地理也能聊上一聊,上天入地也可闯上一闯。
如果她不是个女子,恐怕这东行南线的东家,就该是她不是我了。
像她这般雄鹰一般的女人,绝对能成事。
她是我们家第一个投身我党的人,也是最后最成功的人。
我打心眼里佩服她,天崩开局,竟然能靠着自己闯出来这么一条路。
第二个,我要说我的弟弟,许积义。
他是个倔强的文人。
倔到什么程度呢?
他要求我爹拿出自己家的粮食,给那些上学堂的小孩,我爹虽然家财万贯,但这都是他省出来的,小气得要命,坚决不同意。
于是他就东州老家的地契全都还了回去,还去县城里签字画押,让我爹狠狠出了血。
然后,他十年没回家,可能是气不过我爹眼看着人饿死,也可能是不敢,毕竟那是祖上的基业。
这十年,中间经历了八年抗战,我娘一直埋怨我爹,让我爹把她的小儿子找回来。
靠着东行北线和东行南线稠密的信息网,我们终于得到了他的消息,他在东州前线,死活也不回来。
上天眷顾,他没被东瀛人打死,还挂着大红花回来了。
后来,他虽然在新海城工作,但也不怎么回家。
他和他的老师忙着收集那些历史残卷,整理书籍,忙到没时间相亲。
我娘急得团团转,但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最后找到了他的上级,领导很在意未婚男女的单身问题,索性给他介绍了一个同样对历史感性的女人。
他倒是嘴巴的不刁,点头了。
婚后二人一起研究历史文学,小日子过得不算赖。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他当年把东州的地全都散给农民的壮举,我爹一把年纪逃过了一难。
第三个,要说说我的大哥。
他是东行北线的创始人,但是为人低调谦逊。
也可能是因为他是家里最大的一个,从小就被教育要稳健老成,他做事也从来不会强出头。
他老早就有了一个儿子,后来又添了两个姑娘。
为了这三个孩子和裹过脚的大嫂,他一直都是地下党,暗中传递信息,藏得严严实实,东瀛人没查到他,后来老蒋的人也没查到他。
他常说自己践行中庸之道,其实我觉得,他这是大隐隐于市。
最后要说的,是我的亲妹妹,许明华。
她本是我家的掌上明珠,出生就含着金汤匙,十指不沾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