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销量与评论(4 / 6)

加入书签

   “个十百千万十万……咕噜~”

    崔道怡有些不敢置信的看着这个被计算出来的数字,艰难的咽了口唾沫,“仅仅是一天,仅仅是销量就已经来到了二十一万之巨。”

    “二十一万!”

    “单日二十一万的销量,这恐怕已经打破纪录了吧?”

    “撇开《毛语录》和《十万个为什么》,应该是打破纪录了。”

    《毛语录》自1964年发行后几乎是人手一本,据统计从1964年到1976年间,全国出版了上亿册,自然比不得。

    而《人民文学》作为国刊备受关注,在伤痕文学与先锋改革文学先后在人民文学上刊登后,几乎引领了国内文学潮流。

    据统计,全国范围内订购《人民文学》的单位数量非常之多,包含国企,工厂,学校等,月度总征订量在八十万册上下波动。

    所谓征订,就是读者向杂志社预定,由专门的人送到家。

    这些预订通常是在书籍正式出版前进行,出版社根据收到的预定订单数量来安排书籍印刷和分配。

    征订就是现在的主流购书方式,但新华书店作为主要的图书发行渠道,这几年推行了开架售书,这一举措极大地方便了读者购书。

    人们可以走进书店直接购买,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

    “根据发行所的同志估计,包含征订数量,书店直购等渠道,四月份这期《人民文学》的月销量可能会达到一百二十万左右,很有可能打破人民文学有史以来的记录。”

    崔道怡拿起手中那张纸在手中晃了晃,解释道。

    说完还看了一眼一旁的张光年主编,虽然张光年在之前芳草刊登的时候一直在念叨:“芳草要是刊登在人民文学上,肯定会打破纪录,说不定会突破百万销量”的话,但社里当时没有多少人相信。

    毕竟百万销量说着容易,但想要达到相当困难。

    一般的文学期刊,月发行量有十万就已经是小有名气。

    即便是像《当代》《十月》《延河》这些全国知名的纯文学杂志月发行量也不过是四五十万,可见百万销量的难度。

    所以当崔道怡说出这个一百二十万销量的预测时,办公室里所有人都齐刷刷的投去不可置信,震惊,质疑的视线。

    “一百二十万?我没听错吧?说好一起……怎么你们人民文学现在直接飞到一百二十万了?”

    《当代》的主编秦兆阳站在一边艰难的开口道,眼里满是后悔。

    程开颜带着《情书》来到人文社的那天,当时崔道怡并不看好他的稿子。

    于是刘茵看到程开颜在人民文学等了很久,就找到秦兆阳说想把程开颜挖过来,人民文学看不好,那我们当代看得上。

    但刘茵这一番请求,自然是被他婉拒。

    开玩笑,刊登爱情,当代虽然不如人民文学,但也是全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