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雾散(1 / 2)

加入书签

早朝时也有不少人隐蔽的反复看向海瑞和殷灵毓,毕竟昨日的大戏他们未曾得以旁观,心里好奇的不行。

别说,对比起来两个人的确相似,就是殷灵毓要比海瑞看起来赏心悦目多了,而且两人一部分的性格也很像。

尤其是那张嘴。

所以还是好想知道他们昨天吵没吵起来啊!

国师真能不还嘴吗?

海刚峰估计得老生气了吧?

想想都觉得肯定特别精彩啊!

海瑞,张居正和殷灵毓岿然不动,大臣们的探究欲还没有冲破理智,不至于直接冲上去正面问本人。

但李玉娥可以。

下朝之后李玉娥麻溜的把殷灵毓领走了。

至于为什么不领海瑞……

笑死,她还不想找骂。

起码会领她吃海外点心的殷灵毓和她现在还是有点交情的,李玉娥打听了好半天,多少有点不敢置信。

“你真是他女儿啊?”

“那你怎么跑出来的?”

“就因为一块儿点心?”

“嗯,也不算吧。”

殷灵毓整理了一下思绪,摊手道“在海大人看来,天理绝对正确,凌驾于人性之上,而人欲应该克制和舍弃,所以那块点心对他来说,就是无法容忍的,是背弃礼法教养的,这样一想,就是必须制止和惩罚的。”

“所以你恨他,你也不肯再当他的女儿了?”

李玉娥轻声问她,同时也想起了自己的孩子。

前几日她再去见朱翊钧,朱翊钧许是知晓大位无望,对她说出了多年积压的不满。

那殷灵毓呢?

李玉娥不知道自己想听到什么样的回答,但她仍旧问出了口。

殷灵毓垂下眼睫,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半晌才缓慢开口。

“谈不上恨吧,谁都是受害者,是被封建礼教束缚和吞噬,加害的人,区别只是死没死而已。”

“世道吃人,不分什么人。”

上次殷灵毓劝李玉娥不必再悬珠帘时,就带着她展望了若女子不必拘于深闺,而是站在她身后,是她的门生,手下,助力,后盾的景象。

李玉娥虽觉异想天开,可在心潮澎湃之下,还是试探着迈出了第一步,去掉那层帘子,改为光明正大参政。

但还没开始真正去做什么。

因为她一步步走向现在这个样子,她知道自己受到了多大的阻力,她不得不冷漠,无情,贤惠,大度,恪守妇德,做好一个皇后,一个太后,一边听着“母仪天下”

的歌颂,一边接受“妇人之仁”

的讥笑,还要被愈不满的朱翊钧指责她贪权,严厉,不是个好母亲,以至于总觉得喘不过气。

但现在,她看着面前的殷灵毓,心神动摇。

谁都是被困住的。

但她殷灵毓逃出来了。

那她呢?

她为什么不可以?

李玉娥端起茶杯,权当做是酒,轻轻一抬。

“哀家敬你。”

随后仰头喝的一干二净,再不遵守什么礼节。

殷灵毓走出殿外,往值房走去,张居正和海瑞中间隔了几步,都等在这里。

于是海瑞和殷灵毓坐在一起,参与了一次内阁会议。

作为曾经被边缘化的官员,他对内阁的印象始终停留在严嵩在时的党争倾轧和权谋算计上,如今变成了张居正,他也觉得内阁不过是张江陵的一言堂。

“张公,这不行!

水泥好归好,可黄河那边如今分拨的款项够多了!

加钱不行!

我不同意!”

“你自己再核算一遍,省去年年征民夫修补的费用,早些落成,是不是反而更划算。”

“行,吕阁老,下官借把算盘。”

户部那人趴一边就点上账了,下一个问题又被提出来,但每份文书流转不过一刻钟,不管是商议还是批注都简明扼要,没人推诿扯皮,着急起来连茶水都是自己起身添,根本腾不出嘴叫那些小公公。

没有猜忌,没有制衡,只有切实为国家和百姓解决问题的决心和诚意。

最后商量的就是禁烟的问题,张居正大方表示会给那边去信,让海瑞尽可调用戚继光旧部,海瑞沉默的点点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