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陈词(1 / 2)
“军爷”
是客客气气的“同志”
,是会叫他们“乡亲”
,会给他们帮忙的。
老师是态度尊重耐心,会一点点教他们西洋字母似的拼音和缺胳膊少腿的华夏字的。
就连新“陛下”
也是随时会刷新在夜校或是工厂,不必跪拜,还会反过来关怀他们这些小老百姓的。
新陛下,好人啊!
这不赶紧供起来?!
殷灵毓对此也很是头大,只能反复强调不要叫陛下,然而很多人还是按着以前的习惯私底下这么叫,还因为她来了之后日子更好过了,叫的更心甘情愿。
只能慢慢教了。
对于有些读书人坚持的“主公”
叫法,殷灵毓倒没有像“陛下”
一样特意阻止,毕竟从在东北的时候,说不会称帝的时候,她就与他们很认真的沟通过。
她和扎根于百姓中,起于山匪间的华夏,从一开始,就不会,也不应该成为又一个高高在上的压迫者。
他们现在还在这么叫的,更多的是他们在认同她的同时,保留着他们自己的传统情怀,文化习惯,比起其他人叫的领只是折中了一下。
算是一些奇奇怪怪的,给他们自己的心理舒适区吧。
但陛下不行。
都已经走了这么久,做到了这个地步,有了充分的必要条件,而非客观上做不到,她怎么可能会主动退回去。
这个陈旧的词汇,应该跟着旧社会一起,从此只存在于笔下,戏中,而非依旧悬在这片土地的人们头上。
关于易移服和缠足的问题,总体上其实进展的还算顺利,关外清军的接收,整编也算得上井然有序。
稍稍腾出手来的华夏不断向外接手城镇,留下一地又一地的欢呼。
“太好了!
咱们终于等到了!”
“是啊!
好日子终于要来了!”
“哈哈哈哈!
那林扒皮跑了!
跑了!
我家的地被分回来了!
我就在这里等着!
等着他能逃到哪里去!
华夏万岁!”
路过的华夏战士笑着纠正她。
“是人民万岁!”
“还有啊,我们也不会放弃对他的追捕的,大娘您就安心吧!”
妇人笑着哭着点头,又拉住这路过的姑娘“来!
来!
好孩子!
大娘家有新煮的红糖鸡蛋,来吃一个!
对身体好呢!
咱们华夏的糖又便宜又甜,大娘请得起你!”
姑娘哭笑不得使劲儿抽手“别!
大娘!
千万别!
我们有纪律!
再说了我晌午饭吃可饱了!
真吃不下了!”
“哎哟!
吃一个!
就吃一个!
你们一天到晚为我们跑前跑后,多辛苦!
吃个鸡蛋补补咋了?又不是啥金贵东西!
你看你瘦的!”
那女战士身手灵活,终于把手抽了出来,后退两步,脸上仍旧是笑模样儿,语气却格外认真。
“大娘,真不行!
咱们领说了,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这红糖鸡蛋啊,您留着给家里小孩子吃!”
旁边又围过来几个看热闹的乡亲,七嘴八舌地帮腔。
“军爷…啊呸,瞧我这嘴!
同志!”
一个老汉拍了自己嘴巴一下,笑道“你们这规矩也太死了!
乡亲们的一点心意嘛!”
“就是就是!
以前那些官爷,咱们想送还送不出去呢,送少了都不行!
你们这送上门的还不要!”
女战士假装板起脸,眼里却全是笑意“王大伯,李婶子,咱们打仗,干活,就是为了让大家都能吃上饱饭,穿上新衣,可不是为了占大家便宜的!”
“再说了,我们当兵的啊,也是从咱们百姓里走出来的!
我们的责任就是让大家过得更好!
所以该有的待遇我们都有!
我们有领贴补呢!
用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