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耳畔(2 / 3)

加入书签

话语权。

    于是只好努力的继续干活儿,种地。

    布贸亦繁,因纺织工坊有官府参股,朝廷亦所获颇丰。

    国库突然充盈起来,李玉娥还有点不真实感,然后很快因为流水一样的支出更不真实起来。

    购买薯种得掏钱吧?

    开海就得建设水师,军饷那可是大头啊。

    南边有军饷,北方重镇就不管了?

    刚提议了改善官员作息和作风,延后早朝,高薪养廉,喜的大臣们这些天值房的灯几乎就没灭过,这俸禄钱是不是也得往足了给?

    还有殷灵毓说要为了出海抢银山准备的什么蒸汽机和连发火铳,这朝廷不得出人出材料?

    今年治水因着水泥确实顺利了许多,治水必须加大投资,那可是能奠定千百年基业的大好事啊!

    李玉娥坐在桌子上,周围的大臣们没有拘谨,没有排挤,只有要从别人手里抢到最多的项目款的激情。

    “准了。”

    “可。”

    “这个再议。”

    李玉娥面无表情,一个一个批过去。

    至于朱翊钧……

    朝廷运行的挺好的,没有也行。

    就是太后近日频繁召见各家女眷是怎么个事儿?据说还问不出来她们都谈了些什么,怪哉怪哉。

    倒是殷国师那边还能打听到一些东西,说是制什么利器,结果却要了不少女子用来上妆的胡粉,也是稀奇,就算是知道她那里稀奇古怪的方子特别多,可还是有些人觉得,要是能靠此作出武器,也算奇谈。

    殷灵毓擦了把汗,放下搅拌的木棒。

    橡胶果然还是得加铅。

    再测测密封性吧。

    工部后院临时搭建的试验场上,殷灵毓挽起袖子,与工匠一同将组装好的蒸汽机固定在青石台上,主体是一个铜制锅炉。

    殷灵毓取来调制的铅粉橡胶膏,仔细涂在需要保证气密性的那些连接处,等橡胶彻底凝固,这才道:“加压。”

    两名工匠立刻按照指令开始拉动风箱,锅炉内气压渐升,殷灵毓俯身贴耳倾听,确认无“嘶嘶”漏气声后点头:“密封过关。”

    再想想蒸汽机的燃料,殷灵毓又想到焦炭,还有焦炭炼钢,如今技术条件应该是足够了,而且如果要做枪和炮也离不开大规模的炼铁。

    于是在工部忙忙碌碌接着搞石灰石脱硫,建高炉,顺手再次将蜂窝煤和煤炉子交给了张居正。

    朝廷工坊再加一。

    蜂窝煤依旧薄利多销,但民生必备,需求稳定,哪怕朝廷提前占下不少煤矿,保证市场上煤价稳定,尤其受到北地商人的青睐。

&nbs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