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断绝(2 / 3)
; 给他的只有冷漠,质疑,诘问,
韩非问自己,是真的被破而后立,被嬴政和殷珏的阳谋给说动了吗?还是,他本就对那些王室子弟足够不满?
次日,韩非寻李斯,只为编纂律法,不干涉任何政事,不接受任何官职。
韩王大怒,当即公然宣称韩非叛国,彼时,韩非甚至连办公的地方都尚未整理出来。
韩非听后放声大笑,称病抱恙,十日未出,随后义无反顾,认下了这个罪名,且借了嬴政的势,逼迫韩国送来自己的父母妻女。
韩王不允,秦国兵临城下,来将名曰王翦。
韩非如愿以偿。
当断则断,他韩非不是什么任人捏打的泥人,韩国不肯自救,他陪葬就是了,可韩国想逼他死,他难道还要乖乖去死吗?
人性趋利避害,韩非也不能免俗。
因秦君护短,韩国改口,称韩非入秦,乃结两国之好。
韩非看着王翦给自己带回来的消息,还有那些隐隐讨好的话语,再无一丝期望。
糜烂至此,的确不如推倒重来。
是他们自己将路断绝了的。
韩非心有芥蒂,因此依旧只修律法,但这次,他接受了官位。
荀子年纪大了,加之殷灵毓的吩咐,纸的供应充足,便婉拒了为官之事,倒是给秦国的大秦官方学宫出面站台。
殷灵毓带来的人才里,不愿入朝的,皆入了大秦学宫。
大秦学宫门前,每日皆有各国士子求见,荀子坐镇其中,虽已年迈,却精神矍铄,每每论道,皆引得满堂喝彩。
最重要的是纸,大秦学宫提供纸张,便于士子们抄录众家之言,虽然限制数量,可那轻薄柔韧的纸张有多好用,一试便知,谁又能轻易的舍弃了它?
留下者,入学者,不知凡几。
天下士人的脚步,已不由自主地向咸阳汇聚。
当其余六国君王发现,本国士子纷纷以“游学”之名奔赴秦国,甚至往往是一去不返时,终于慌了。
“秦人狡诈!竟以纸诱我士人!”
“此物,比十万大军更可怕。”
还有那蠢的,急急下令:“凡私藏秦纸者,以通敌论处!”
政令一下,士人跑的更厉害了。
不是没有其他国家试图仿制,可无论怎样尝试,造出的纸要么粗糙易碎,要么色泽暗沉,根本无法与秦纸媲美。
秦国又对造纸工坊严防死守,一时之间,六国竟被一张薄薄的纸弄的焦头烂额,更是深悔未能拦住强留那殷珏。
这还是他们不知道,自己国境内的底细被摸了个透的情况下,否则,他们估计就要后悔怎么没直接派兵绞杀
↑返回顶部↑